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锂电池工作原理和结构图解

2024-07-18 15:26 发布

锂电池,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与工作原理对于理解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至关重要。让我们深入剖析这一能量储存装置的奥秘:

构造篇:

锂电池的精密构造由五大关键组件组成:

  • 正极:采用锰酸锂、钴酸锂或镍钴锰酸锂等材料,电动车辆常用的镍钴锰酸锂或与锰酸锂混配,其导电层由10-20微米的电解铝箔构成。
  • 隔膜:高分子薄膜,孔隙结构,保障锂离子迁移而电子无法通过,扮演了关键的隔离角色。
  • 负极:石墨或类似结构的碳,负极的导电材料是7-15微米的电解铜箔,为锂离子提供存储和释放平台。
  • 电解液:六氟磷酸锂溶解于碳酸酯溶剂(聚合物电池则用凝胶状),为锂离子传输提供液体路径。
  • 外壳与引出端:由钢、铝或复合材料制成,保护电池内部结构,同时连接正负极。

电池的运作机制涉及到充电与放电的过程,以及电池保护板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工作原理篇: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脱离,经电解液穿越隔膜,最终到达负极与电子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放电时,电子与锂离子同步运动,但电子经外部电路,锂离子则通过电解液,二者在正负极之间交互。

电池保护板是锂电池安全的守护者,通过集成保护电路,确保电池免受过充、过放、过流、短路和高温等潜在风险。

保护机制简述:

  • 过充保护:当电池电压高于设定阈值,保护板会切断充电,防止过度充电。
  • 过放保护:电池电压低于阈值,保护板会停止放电,防止过度放电。
  • 过流保护:当电流超出安全范围,保护板会快速切断电流,保护电池不受损害。

锂电池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紧密相连,它们共同决定了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关于锂电池的科学知识,为读者带来更深一层的理解。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