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技术(一):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

汽车不仅承载着信息娱乐,更是数据的密集型载体,为黑客提供了潜在的攻击目标。全球范围内,恶意软件数量剧增,汽车企业与网络安全专家不断应对挑战,构建防御体系。

一、网络安全现状与应对策略

1. 网络安全挑战与重要性

今日的汽车,其复杂性远超想象,约150个车载控制器和1亿行代码构成的数据中心,为自动驾驶、网联通信等技术提供了基础,但同时也滋生了安全风险。据统计,过去十年间恶意软件数量翻倍,针对汽车的攻击也逐年增多。汽车企业意识到网络安全的紧迫性,纷纷强化研发流程和安全组织架构,以防止非法控制、隐私泄露等严重后果。

2. 国内外企业行动

国内外汽车企业如奔驰、日产、上汽集团等,纷纷通过云平台、内部管理机制和与专业公司的合作,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例如,奔驰车主可以自主控制数据开放,日产则通过内部平台确保研发过程中的安全性。国内企业如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也在积极布局,建立全面的网络安全体系。

3. 实践成果与标准建立

在实践上,汽车企业通过诊断服务、OTA更新等方式修复漏洞,同时,国际上恩智浦和LG等公司已经通过技术验证,符合ISO/SAE21434标准。我国在网络安全专利申请上表现出色,如360的全生命周期保障实践和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认证。

二、政策法规与国际趋势

1. 国际政策法规

自2018年起,国际组织如UNECE WP.29发布了相关网络安全法规,对汽车制造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OEM需获得CSMS认证,以确保车辆安全。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法案也表明各国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将网络安全作为竞争优势的构建点。

2. 国内政策法规

我国将智能汽车网络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通过多项法规强调数据安全与管理,如《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和《数据安全法》等,旨在构建全面的智能汽车网络安全体系。

三、标准与规范的构建与实施

1. 国内外标准发展

国际上,SAE和ISO/SAE联合制定的21434标准,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汽车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在国内,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强调数据和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 标准体系框架

我国的车联网网络安全标准体系涵盖了终端、通信、数据、应用和服务安全等多个方面,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的全方位安全需求。此外,信安标委也发布了一系列数据安全和检测评估标准,为智能汽车领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和技术支撑。

总结,智能汽车的网络安全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领域,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完善是保障安全的关键,企业不断投入资源,以确保智能汽车在数据驱动的未来中安全运行。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