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催化剂中的铂,曾被誉为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铂金属的稀有性和可持续性,让人们对它的用量产生了忧虑。全球铂储量仅1.4万吨,对于大规模应用在汽车上的需求来说,确实显得捉襟见肘。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正在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目前,业界的标准催化剂如日本丰田Mirai和本田Clarity,其铂含量分别达到了0.175g/kW和0.12g/kW,这对于100KW的小轿车来说意味着显著的铂消耗。然而,未来的目标是降至0.05g/kW,这意味着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过量铂的使用主要是由于催化剂在运行过程中易降解,特别是铂纳米颗粒的团聚和生长,以及铂的流失和重新分配等现象。
尽管降解难以避免,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新途径。通过借鉴日产汽车的超低贵金属催化剂设计,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多孔碳载体。这种载体具有独特的三维孔道结构,孔径精确调控,孔壁微孔密集,能够有效控制铂负载,实现催化剂性能的优化。
相较于传统的炭黑载体,纳米多孔碳的优越性在于其规则有序的孔道结构,以及可调的比表面和导电性。它能够有效地抑制铂纳米颗粒的团聚和流失,提高催化剂寿命,同时通过精确设计孔径和孔道结构,提升催化效率15%左右。更重要的是,通过微孔限域作用,可以实现高稳定性和低铂用量,将铂的使用量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这种创新的纳米多孔碳载体,不仅解决了铂用量过多的问题,还简化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为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可能。未来,科学家们将继续探索,寻找更加环保且高效的催化剂解决方案,以满足氢燃料电池汽车对铂金属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