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商朝什么时候普及车轮?

2024-07-26 18:16 发布

在古代的商朝时期,关于车轮的普及其实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发现的过程。

考古学家们在探索早期文明遗迹时,对车轮的认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经验积累逐渐深入。车轮的发现并非单指数量上的普及,而是指在多个遗址中有所记录,从而揭示其存在和使用的情况。

最初的考古发现中,车轮往往难以识别,因为木质车轮经过长时间的地下埋藏,可能只剩下车轮形状的印记。古代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在早期对车轮的认知上面临着不小的困难,直到有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才逐渐揭开了车轮的神秘面纱。

在中原地区,二里头遗址的车辙是最早的车迹线索,标志着商代早期车辆的存在。而更晚些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也发现了车辙以及车轮上的基础构件——车軎,这进一步证明了商代车辆的广泛使用。青铜车軎的多组出土,不仅证实了车辆的存在,还揭示了技术的提升。

尽管商汤伐夏时的记载中有“良车七十乘”的说法,但完整的车辆直到殷墟时期才开始频繁出现。这不仅是因为车辆生产规模的扩大,也是考古发掘技术进步的结果。殷墟作为中国现代考古的发源地,其发掘规模和深度远超其他早期遗址,这使得我们能够窥见商朝车辆的全貌。

值得注意的是,郑州、偃师、二里头等遗址的发掘重点多集中在宫殿,而非王陵,因此关于这些地方是否曾有陪葬车辆的推测仍存争议。然而,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3700年前的二里头,车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商代早期的郑、偃,车辆的数量和技术都有显著的提升,尽管完整的车辆发现尚需进一步探索。

总的来说,商朝车轮的普及并非简单的“普及”概念,而是考古学家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发现,逐渐揭示出车辆在古代社会中的存在与作用。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