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备受瞩目的中国航空动力心脏,自2001年首次试飞以来,经历了诸多挑战和磨砺。从最初搭载在苏-27战斗机上的改装,到2002年的科研试飞,太行发动机不断经历技术问题和故障的洗礼,它的定型之路可谓坎坷不平。
在2003年,太行发动机曾因质量问题陷入困境,甚至在试飞中出现严重故障。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艰难时期,研发人员与试飞员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太行的改进和成长。2004年,尽管出现了多次故障,但太行发动机的飞行试验依然充满了挑战,直到2005年才通过设计定型审查,获得了飞行许可。
2006年,太行发动机正式定型,开始装备歼-11B原型机进行飞行试验,并在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然而,即使在定型之后,太行发动机的质量问题并未立即消失,它依然在空军的01批歼-11B飞机上面临挑战。
2008年,太行发动机的排故工作持续进行,直到2009年,问题飞机“菊花残”的现象才开始逐渐减少。随着技术改进和时间的推移,太行发动机逐渐走向稳定,开始装备部队,并在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荣誉。
太行发动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款高质量的发动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断的试飞、改进和实战检验,最终实现性能提升。尽管它经历了诸多困难,但中国航空工业的坚韧和决心让太行发动机成为了国产心脏的象征,展现了我国航空工业的进步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