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车补为什么不给事业编

当我们听到“公务员”这个职业身份的时候,常常给人的感觉是光鲜亮丽的,颇为羡慕。但是,公务员背后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有些公务员领取着车补,但却拿着公车来上下班,而同样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事业编制干部却从来没有享受到车补的待遇,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该如何解决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公务员享有特权,基层干部待遇低下

乡镇公务员干部领着车补,照样报差旅费,而乡镇事业编干一样的活,还经常开私车(私车公用)下村却没车补,公平吗?公务员制定的制度对于公务员来说是公平的,但是对于事业编的干部来说,却显得不太公道。同样的工作,公务员为什么可以享受到车补,事业人员却不能呢?而且还有一些公务员拿着车补,却用着公车,这是公车改革的初衷吗?公车改革的初衷是提高政府效率,但是改革以后的费用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二、不能让公务员制定不公平的政策

不能再让公务员给体制内的人员制定政策了,体制内的工资待遇等政策应该集体协商制定。公务员对自己的利益是非常关注的,而忽略了体制内其他成员的利益,这并不是应该有的情况。公务员制定政策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其他阶层的利益,而非仅仅为了自己的利益。

三、事业编制干部应该享有平等的待遇

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待遇比事业编制人员高很多,他们有绩效车补,事业毛都没有。这是不公平的。从上到下成天抓营商环境建设,事业单位改革以后,参公和事业编制人员同工不同酬,干同样的事,待遇却大相径庭。为什么按身份划分?难道就是因为执政的都是公务员吗?对事业编制人员来说,希望国家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供各地方参考执行,以实现待遇的公平。事业单位人员干着公务员活,公务员们尤其是年龄大的根本不上班,即使上班也是玩,到时候发工资了,干活的确实最少,不干活的却最多。要么提高事业单位人员待遇,要么就让他们各回各岗,别混岗!

四、车补应该为基层干部考虑

车补不是为上下班准备的,是为了市内公出和下乡用的,医生和教师公出和下乡时间很少,但基层事业单位(包括乡镇事业编人员)几乎天天下乡,公车改革后,一个上百人的单位就两三辆车,平时都是靠自己的车下乡,属于私车公用。这是普遍现象,应该发车补。对于事业单位人员来说,发放车补可以减轻基层干部之间的负担,同时也可以提高基层工作效率。

五、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待遇

目前来看,很多机关内事业人员和行政人员都是混编混岗,事业人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提高待遇是大势所趋!!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事业单位事业编制人员有的有绩效,有的则没有绩效,车补就更别提了。有失公平。对事业编制干部与公务员和参公人员的待遇差距,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变。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基层干部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

论点总结:

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干部同样在基层一线为国家服务,却有着待遇悬殊的问题,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应该得到解决。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并确保所有干部能够得到公正的待遇。政策、环境和制度的不公平一定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和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也将直接影响到全体国民的利益。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