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汽车反垄断指南划违规经营“红线” 厂商联手争抢售后流失客源

在汽车行业的反垄断道路上,《汽车业反垄断法指南》正逐步成为一道规范经营行为的“红线”。

国家发改委在多次征求业界意见后,预计该指南将有望于年内正式发布,旨在进一步打击汽车产业链中的垄断行为。其中,对于汽车售后市场的改革,尤其是同质零配件的流通问题,成为此次讨论的核心议题。

《指南》明确了哪些行为将触碰到反垄断的“红线”。汽车企业不能再对零部件供应严格控制,而4S店等经销商也面临着来自市场开放的压力。同质配件的流通将被鼓励,但必须遵守“代工协议”的例外规定,即汽车企业不能无正当理由阻碍经销商购买同质配件,或阻碍零配件供应商将原厂配件出售给第三方维修机构。

打破汽车零配件市场垄断的关键在于推动同质配件的流通,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维修成本,也是国家政策推动的方向。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关于同质配件的定义、标准和检测机构的选择等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此外,汽车维修信息公开的程度也影响着零配件的流通,经销商对于公开信息不彻底可能导致的市场问题表达了担忧。

面对政策的改变,汽车厂商正在采取应对措施,例如推出维修优惠来吸引流失的客户,或者建立独立的维修品牌以抢占市场份额。但即使如此,第三方维修服务想要挑战厂商和经销商的主导地位,仍面临不小的挑战。在《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等政策的推动下,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而市场的未来走向将取决于政策的执行力度和市场的接受程度。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