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罪轻微的处罚,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明知自己发生了事故,却故意逃离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肇事者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那些出于逃避法律责任,但同时履行救助义务的肇事者,虽然构成逃逸,但主观恶性不深,应从宽处理。例如,肇事者在将伤者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为伤者争取宝贵时间。
对于那些既逃避法律责任又逃避救治伤者的肇事者,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在量刑幅度内从重处罚。如果导致受害人死亡,将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应承担更严重的后果。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立案程序如下:
交警部门对经过调查的交通肇事案,符合立案标准的,应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报经上级公安机关领导批准,予以立案。立案后,应当进行侦查,全面客观地收集证据,确定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罪轻或罪重的情况,并予以审查核实。
在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立案中,需要分清当事人责任,才能确定是否构成犯罪。因此,在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后,才能知道应该适用什么程序,是适用一般事故处理程序,还是适用办理刑事案件程序。作为办案人员,必须准确把握这一点。
交通肇事逃逸自首的认定标准如下:
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代罪错事实;
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代罪错事实;
3、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
另外,如果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故意致被害人伤亡,或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这样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将被认定为刑事案件,并由刑侦部门立案处理。
以上是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罪轻微的处罚的内容。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向网站发布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