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品牌历史 正文

中国汽车工业70年变革——1979-1989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据说1975年丰田汽车的代表到一汽考察,说出了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50年代中国就造出了这样水平的高级轿车,当时丰田也造不出来;二是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红旗还是那个水平,一点也没变。1981年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提到红旗时,一位中央领导说:“红旗生产这么久了,质量还是上不去,这样的车还生产它干什么?”至于以后高级领导用什么车,领导表示“以后就进口吧。”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作为中国轿车工业曾经的代表和骄傲,红旗轿车的停产让一汽人心里非常难受,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为了让红旗复产,一汽一直坚持着新车型的研发工作。1982年,一汽以日产280C为基础开发出了红旗CA750及其加长版CA760;1986年又以道奇600为蓝本开发出红旗CA750F,然而因为与外方合作谈判没有谈成,因此这两款车型没能成功引进。

汽车之家

  后来红旗还在CA770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改进,研制了CA770D三排座轿车。期间还在1983年接到任务,研制1984年35周年国庆阅兵上使用的阅兵车。新检阅车基于CA770打造,内饰得到升级,并且按照要求安装了可活动的防弹敞篷。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乘坐这台检阅车检阅了三军部队,然而这个插曲并没有让红旗得到转机,停产状态依旧继续。

汽车之家

  在坚持研发的同时,一汽也在积极申请轿车生产的政策支持,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二汽。80年代中期,国内展开了该不开发展轿车工业的大讨论,经过一汽、二汽等车企以及众多汽车从业者的争取,中央在1987年的北戴河会议上决定发展轿车工业,并决定轿车生产“主要依靠一汽、二汽、上海”,同时“北京、天津、广州也可以利用地方财力,在已引进的微型车和吉普车的基础上,适当生产一部分变形的轿车和民用吉普”,至此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多年的“三大三小”格局正式成形。

外国人还带来了什么?

  尽管从各种渠道进口的轿车还占据着很大比重,但正如前面所说,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最重要的是开启了合资时代。当时我们建立合资企业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来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然而红旗停产,上海SH760苦苦支撑,北京的BJ212虽然以低价优势卖得不错,但计划中的第二代军车却始终没能出现,这么说我们的汽车工业反而倒退了?外国人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汽车之家

  其实这些合资车企建立之初,国家就对国产化率有要求,目的就是带动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在这方面,上海大众的故事最值得一讲,话说上海大众桑塔纳最初和其他合资企业一样都是以CKD方式组装的,然而CKD搞了两年多,桑塔纳的国产化率才只有2.7%,车上只有车轮、收录机和天线是国产的。

汽车之家

  国产化率如此低的原因是合资合同规定国产零件都要送到德国经过大众的技术认证,而当时国内的零部件厂根本达不到德方的技术要求。于是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是德国人在“卡脖子”,逼我们不得不进口他们的零件。进而出现了对中方管理层“大权旁落”、“洋买办”,甚至“丧权辱国”的批评。

汽车之家

  上海大众的国产化率问题甚至惊动了中央,1986年,当时的国家经委常务副主任来到上海大众考察,当时的上海大众总经理王荣钧向主任解释我们的零部件厂设备和工艺落后,跟德国差距起码30年,要想达到德国标准需要引进设备和技术,需要时间。通过实地考察,主任了解了事情全貌,结束考察时,他说:“桑塔纳零部件的国产化,要坚持德国大众的标准,绝不搞‘瓜菜代’。桑塔纳的国产化要100%合格,降低0.1%我们都不要。”(注:“瓜菜代”指三年困难时期使用“代食品”充饥的临时措施。)

汽车之家

  为了提升国产化率,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上海大众从1988年开始对桑塔纳轿车加收额外的国产化基金,用这笔钱来解决共同体零部件厂引进技术、设备的资金问题。此外,德国大众还曾组织百余名退休专家到中国帮助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

  然而即便如此,国产零部件的提升过程也非常漫长痛苦。从前方向盘的测试指标只有六个,而上海大众对方向盘的测试指标竟有一百多个。面对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国内零部件厂边骂娘边攻坚,而当它们脱层皮一般终于得到大众的认可之后,其他车企就会纷纷上门订货,德国人的认可变成了高质量的代名词。

汽车之家

  不夸张地说,上海大众的国产化过程,也带动了整个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的提升。尽管整个80年代红旗、上海牌的表现都在“大踏步的后退”,但这却为日后中国品牌“大踏步的前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了解了这些,对于日后大众系在国内车市中呼风唤雨的大哥地位,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总结:

  1979年-1989年,是改革开放的头十年,中国人首次从汹涌而来的国外汽车中认识到世界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也认识到了自己有多么不足。中国汽车工业正式进入了合资时代,同时中国汽车配套体系也逐步提升完善,这是这十年里最具意义的事情。

  限于篇幅,这十年里还有很多没有讲到的故事:1988年,一位名叫赵志刚的退伍军人在石家庄创办工厂开始仿制BJ212吉普车,这就是双环汽车的前身;1986年一位浙江台州人在家乡成立了北极花冰箱厂,这个人名叫李书福;1984年河北保定人魏德良创办了一家汽车改装厂,他有个侄子,名叫魏建军;1984年一汽红旗轿车厂迎来了一位名叫尹同跃的新工艺员;1987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的硕士人中,有一位王传福。这些后来在中国车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80年代还都默默无闻,他们的故事要留到下一个十年来讲了。(文 汽车之家 王勐;参考资料《车记》、《中国汽车史话》)

向编辑郭松提问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