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盛宴
这时候,思域已在全球12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在140个国家(或地区)销售,因此这代车型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量到各个不同地区在地化生产的需求。另外,在配置上,日规车型提供了导航系统,本田的设计思维是:这种高昂的配置不是只有高价车才能拥有。不过,这种配置却无法在日本市场以外见到。
到第六代思域发布前,思域车系的累积销量已经超过1000万辆。
虽然杰哥的六代思域已经被大幅改装过了,但是从下图可以看出这辆车原本是一辆非常素雅的车。两厢车的外形轮廓和一二代车型相同,使用了梯形设计。轴距和上一代车型相比,增长了50mm,为了增加碰撞安全,前悬也增长了50mm。
此外,本代思域留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面积巨大的大灯,因此有个“大眼鸡”的昵称。而车尾的设计,一改前三代角度较为垂直的设计,改成溜背造型。
在内饰方面,六代思域维持了以人为主轴的设计思路,专为舒适性和易用性而设计。整体设计明亮、视野宽广,并且提高车身刚性、安全性。
和之前本田那套需要自己换图纸的导航系统相比,这套系统已经先进不少。和现在机型不同的是,由于当时的存储设备较昂贵,所以本系统使用光盘作为存储工具。如果你想听CD,只能把地图光盘拿出来。导航内存储了3.6万条各类信息,超过十万条地名,最多可选择100个任意地点(10个目的地、90个标记),比例尺从1/25600000到1/2500,有十种比例可以选择。导航屏幕只有5英寸。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大家或许早已习以为常,但是这是将近30年前的产物,当时已是顶天配置。
由于杰哥的“战车”内饰已经插满防滚架,所以我们使用原厂提供的车内空间示意图来展示它的内部空间。厂家在设计的时候,为了打造出没有压力的车内空间,这辆车保持了视野宽广的传统,而且不再像上一代两厢车型,比较重视前排空间,而是将后排乘客的需求也考量进去,车内空间整体高度提高了25mm,三厢四门车型则是提高了15mm。而五代三厢车型宽大的C柱,在六代车型上也被缩小了,让后方视野比较宽广。
后备厢容量为225L,放到后排座椅能够达到600L,三厢车为410L,难怪欧洲人那么喜欢两厢车,空间灵活性比三厢车好太多了。
这代车型的基本架构和上一代车型差不多,非常注重发动机、变速箱科技,例如3阶段VTEC技术、依旧搭载四轮双叉臂悬架,以及首次出现的CVT变速箱(本田称之为Multimatic)。此变速箱使用了一组湿式多片式离合器,除了钢带是由荷兰Van Doorne's Transmissieb.v.提供的,基本上整个变速箱的开发都是本田自身完成。
看到这里,让人想起之前本田独创搭载液力变矩器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箱以及最早出现的Hondamatic半自动变速箱,本田总是在变速箱领域中持续创新,走出自己的路。
● Type R现身
另外,在六代思域上,出现了第一款冠上Type R名号的车型(EK9),它是以EK4 SiR为基础所打造的车型,也是NSX R和Integra Type R之后的第三款Type R车型。其搭载的B16B发动机,升功率高达115.6Ps。当然了,这辆车并不只是装了一台高功率发动机,换上红色内饰、Momo方向盘就搞定的套壳产品。厂家为了它进行了许多强化,包括发动机的细部调校、手工打磨的进气道、车体的轻量化工程(削薄或是废除非主要部位的结构、强化主要受力部位),Type R车型的重量甚至比SiR车型要轻了30kg。
回到我们的标题,为什么说它是最后的盛宴呢?因为在台湾省市场,出现了许多强力的竞争对手,家庭轿车市场方面,要面对首次导入台湾省市场的三菱Lancer,运动市场则是面对具备四轮驱动、2.0T水平对置发动机的斯巴鲁Impreza GT,而且搭载B16A、B16B发动机的SiR、Type R车型依旧没有出现在本地市场上,也因此,思域的销售状况不再像4、5代车型那么疯狂了。
六代思域和大陆地区的渊源非常深厚,因为这款车型是思域车系首次官方引进大陆市场的一代,而三阳工业在1996年时,曾经将数辆三阳工业组装的思域,从台湾省运至甘肃省,进行一次丝绸之路的媒体试驾活动,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试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