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轮驱动特性在某些方面来说,的确相当迷人,好比进弯、出弯的路径、几何重心的变化、煞车时不似前驱车推头等等,甚至在甩尾的技巧上也有所不同。也许正因为如此,丰田原厂在数年前,继绝版经典名车AE86之后,终于在小型房车级距的市场中,推出以操控、性能为取向的Altezza RS200/AS200车系,还把茅头指向宝马 3系列,相信许多车迷对于雷克萨斯IS200刚推出时的电视广告,应该还留有深刻的印象吧!而宝马也不甘示弱,随着1998年E46 3系列的问世,在车身配重、操控特性皆比E36车系有所改善的情况下,也给予同级竞争对手最有力的回应。到底两者之间孰优孰劣,其实很难定夺,于是笔者设法联络到两位车主,分别操驾经过高度改装的宝马320i与日规IS200,来一场另类对决。
内装清一色Hamann 机械增压助威
所谓的另类对决,并不是单纯比拼0-100km/h加速成绩而已,更非将车子飙到极速来一较高下,毕竟天时、地利、法规三方面也都不允许,而是在同为后驱的基础条件下,进一步比较两者底盘结构、操控特质和车主改装方向的差异性。
应邀赴约的这辆宝马320i,绝不是等闲之辈,光是黑色的车身烤漆,加上前RD大包、原厂M Tech侧、后包,就能营造出气势惊人的外观,由G-Power排气管所发出的低频声浪,更是慑人。其余的空力套件,还包含AC后挡上扰流翼、原厂后扰流翼、AC灯眉等。内装部分,如同多数欧系车改装手法,车主大量采用Hamann套件,例如排档头、手煞车握把、踏板组等,加工质感皆高人一等,不过真正吸引笔者目光的,反而是作工细腻的铝合金门坎饰板,此外车主在车内也铺上Hamann黑色绒毛脚踏垫,干净的程度令笔者不敢踏入,倒是感觉像是回到家中,还需先脱鞋才能进入。环固其中控台与仪表板,与原厂并没有太多差异,但是,当笔者双手握住方向盘的一刻,才发觉这只造型看似平凡的方向盘,竟然拥有进档、退档的拨杆,车主表示,除了中间的安全气囊,这只方向盘其实完全移植自M3,店家施工时只要将一边线组接到手自排箱,另一组接到油门传感器,就可以正常使用,原厂甚至预留管路,以方便日后安装。
这部宝马320i的动力,比起RS200毫不逊色,不过改装手法采用经常见于双B的机械增压。所谓的机械增压,在国外通常归为自然进气类别,我们口中常说的机械增压严格来就是强制自然进气,其原理有别于涡轮增压,是以曲轴带动,因此当启动发动机时,机械增压就开始运作,当然就没有所谓涡轮迟滞的问题,而且扭力在低转速时就能够发挥。以眼前的宝马 320i为例,加装整组ESS 机械增压套件,外加ESS供油计算机,在0.45bar增压值下,预估可达240hp的输出。若是更换小一号的飞轮,还可将增压值提升至0.7bar,马力输入将更可观。在传动系统部分,车主将原本3.71终传改为3.07,如此一来,虽导致1、2档间的齿比较疏,但却利于高速行驶。这辆320i的底盘同样也是高档组合,车主采用了Bilstein PSS9高低软硬可调避震器,PSS9向来以韧度良好著称,因此颇受欢迎。煞车系统也不含糊,前煞采用Stoptech对向4活塞卡钳搭配330mm加大碟,制动力够强。此外,为加强过弯表现,前后都加装AC防倾杆,连引擎室井字型拉杆也是AC出品,底盘刚性表现令人期待。
日规Altezza RS200血统 HKS版3S-GE加持
美规版与日规版Altezza AS200同样采用1G-FE直列6缸引擎,不过却只有5速手自排设定,而日规Altezza AS200至少还多了一款搭配TA-GXE10 6速手排箱的车型选择,因此对性能迷来说,略为不足的动力输出甚至没有太多补救的对策,除非能够先设法从日本找到TA-GXE10手排变速箱与专用离合器组,那么还可以找回部分流失在自排箱的动力;而另一个方式则是仿照日本车迷流行的玩法,加装机械增压以提升动力。不过这辆IS200的车主仍然倾向以日本流方式,朝自然吸气的改装目标迈进,结果却是在一个非比寻常的情形下,让车主有了实现目标的机会。

那是多年前的一场意外,车主因无法接受高昂的修理费用,转而寻找日规Altezza RS200的车型,一来此车的动力源自日本原厂3S-GE直列4缸引擎,在自然吸气调校上比起1G-FE引擎反而更有潜力,加上其马力输出原本就胜过1G-FE引擎不少,要获取大马力自然轻而易举。最终透过友人,幸运的找到一辆货真价实的RS200,因此各位读者眼前的IS200,严格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日规Altezza RS200。于是笔者开始研究全身上下几乎流着日本血液的此车,与美规车型的每一项差异,同时也发现不少有趣的地方。首先从车身外观与钣件说起,车头的部分,除了水箱罩已更换为TRD网状式,前保杆大包、侧裙与后大包都是纯正日制套件,因此外观洋溢浓厚日本味;钣件部分,将近九成保留日规车型原有钣件,但为了追求轻量化,将引擎盖换成日本碳纤维制品,再烤上一层与车身同色烤漆。此外,车主必须将原来IS200车门拆下,装到Altezza车身上,原因是日规车型的中控锁方向相反,改线组反而费事,车门内侧同样维持IS200原貌,而前座筒型椅却换成日规仕样,因此内装呈现美、日规并存的特殊风貌。
既然提到内装,中控台与仪表板更是一项不能忽略的重点。乍看之下,似乎与美规左驾版没有分别,仔细一看,中控台顶端竟多了卫星导航,按下开启钮后,7寸屏幕顿时出现眼前,看来日本的车主果然还是比较幸福。笔者一问之下,原来整个中控台与下方延伸至排档座、手煞车及中央扶手的整片区域,皆沿用Altezza既有的部分。右驾改左驾,当然不是光把IS200仪表板移植过来就了事,连同车身结构中的防火墙与其上的煞车总泵也都需要一并移植,同时在方向机柱左移的情形下,不仅连到仪表板端的各种感知线路,在接配上要格外留意,即便是引擎室中其它机件的配置,也都可能有随之修正的必要,像排气头段就因此重新修改过,而原来的ABS最后移至靠近右侧头灯处,如此才得以将线组缩至最短路径。
真正的重头戏,当然在于动力部分的改装,只不过若没有深入了解,单凭引擎外观是很难猜测此车的动力究竟提升至何等境界。大约1年多前,车主发觉原厂3S-GE直列4缸引擎的马力数据与真正在道路上的表现仍有一段差距。事实上,连日本专业改装杂志以马力机测试RS200车型后,也只获得174hp最大轮上马力与16.4kgm的最大扭力。为真正榨出RS200的马力表现,车主将这具未曾经过改装的3S-GE引擎寄送到日本,以贴价差的方式向HKS关西换得一颗本体内部经过强化与扩缸的3S-GE引擎,同时排气量提高到2.2升(实为2145c.c.,以排气量而言,刚好与320i 2.2相同基准点)。有了HKS关西调校,再搭配扩缸2.2升专用供油计算机,以日本当地实测数据,证实可拉出240hp最大轮上马力,本地则因汽油辛烷值稍低,预估仍有230hp至235hp的最高输出。即使如此,以自然吸气 Tuning来说,1公升超过100hp的实力还是相当惊人。HKS关西所做的强化还包括采用锻造凸顶活塞,将压缩比提高到10.8:1,以及曲轴平衡轻量化,相较于原本实际马力,HKS Kansai版的3S-GE,简直达到自然进气的极致。
车主对于底盘,显然也投入不少心血改装,前后皆用上HKS Kansai特制避震器,具软硬12段调整功能,高低亦可调整,并有鱼眼上座的设计,的确够高档。煞车更是犀利,采用Rotora前6后4对向活塞卡钳及前后355mm加大碟,不过以实际表现而言,后煞车似乎太过锐利。轮圈也再度升级至18迹这组Yokohama T7轻量化铝圈,除了重量轻,还可减轻惯性,使用效果极佳。
美规IS200或日规Altezza RS200,其底盘结构都是双A臂,类似早几年前的本田,强调操控精准与灵活度,但是在底盘刚性方面,仍有需要向欧系车借镜之处;而欧系车如宝马,同样也以操控见长,虽然近年来其底盘结构已由前麦花臣/后拖曳臂改为前麦花臣/后多连杆的设计,但麦花臣原本就偏向操控稳定,在精准度与灵活度仍稍逊双A臂一筹,笔者在此并非要评定两者间的优劣,也没有封闭型的山道供两部车比试,只能象征性的测试0-100km/h加速,让每部车各跑4趟,取其最佳成绩做比较。实际操驾时,IS200给人起步较轻盈的感觉,而320i稳重不急躁,高速时的表现更令人期待。最后的结果,日规化IS200跑出8.29秒,而宝马 320i 机械增压则仅仅跑出8.93秒,两者马力输出在伯仲之间,相信是因为320i的自排齿比设定影响其加速表现。笔者认为无论是宝马或丰田,都各自花费不少精神与心血在研发他们最重视的入门级小型房车上,因此若以严谨的态度来看,这两部车都是一时之选,谁胜谁负,答案就在车迷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