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扩张与社会声誉的平衡发展
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一百余年间,汽车以令人惊奇的速度发展。然而技术的进步,并不能掩盖整个汽车行业面临的尴尬。在召回门事件以及国家新能源政策之下,汽车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压力。在尚不完善的中国汽车行业,更是存在着大量经营、业绩不错,但在产品质量、社会责任等方面形象平平的企业。
一项针对世界领先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以及非政府组织、学术机构、媒体及政府代表和宗教领袖的调查显示,企业声誉作为衡量企业成功的指标,其重要性超过了股票市值,利润率,以及投资回报率。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当被问及什么是衡量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指标时,企业声誉的重要性仅次于产品和服务质量,位居第二。
声誉是一项长期指标,要想改变声誉,需要很长时间持续不断的努力。声誉同公司价值观、文化和操行密切相关,是所有部门共同的职责范围,也是维持中国汽车企业快速、健康的重要因素。
《经济观察报》携手2011中国(澳门)国际汽车博览会发布“汽车企业声誉指数”
今年,《经济观察报》邀请清华大学参与实施了此项指数的调研,携手2011中国(澳门)国际汽车博览会共同打造一个汇聚全球顶尖汽车技术、国际汽车品牌展示交流的国际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汽车企业声誉指数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推动汽车企业,从单纯重视经济效益向综合形象全面提升方向过渡,引导消费者和汽车企业更为注重企业社会形象及责任的改善。
备受瞩目的2011中国(澳门)国际汽车博览会于10月28至30日在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盛装亮相。本届澳门车展展出面积超过51000平方米,将成为澳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展会。10月28日,作为2011中国(澳门)国际汽车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经济观察报》正式发布本年度中国汽车企业社会声誉指数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对象是基于公众最熟悉的汽车企业的数据,因此,在中国汽车企业社会声誉现状分析中,我们对以下28家汽车企业的社会声誉进行了评估(排名不分先后):
宝马中国、北京现代、奔驰中国、比亚迪汽车、昌河铃木、大众中国、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悦达•起亚、福特中国、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哈飞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上海大众、上海汽车、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天津一汽、现代-起亚中国、一汽奥迪、一汽大众(不含奥迪)、一汽丰田、一汽轿车、长安福特马自达、长安汽车、长城汽车。
本次调查报告是通过对中国汽车企业社会声誉各因子指标,如:喜爱程度、竞争力、经营绩效、社会责任、感召力、产品服务质量等进行加权计算得出。
声誉指数带给我们启示与方向
通过今年的中国汽车企业社会声誉调研报告,我们发现中国汽车行业呈现出五大特点与趋势:合资品牌汽车企业的整体认知度较高,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公众认知度呈现出两极分化特点,纯外资品牌汽车企业的整体认知度较低;欧美系、日韩系汽车企业整体品牌形象较为鲜明,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品牌形象相对模糊;汽车企业社会声誉备受公众关注,企业社会声誉会影响人们的购车行为及口碑传播行为;欧美系外资品牌汽车企业和合资品牌汽车企业社会声誉排名较高,日系和韩系合资品牌汽车企业的社会声誉居于整个排名榜的中上位置,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社会声誉较低;与2010年相比,2011年中国汽车企业社会声誉指数总体有所提升,增长了7.48%。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国内汽车市场上,欧系、美系、日系、韩系“四大系”在企业形象认知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且大部分企业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与这些企业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9月,国产汽车累计产销(含出口)1346.12万辆和1363.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5%和3.62%。数量的增长只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方面,如何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树立起鲜明的品牌形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