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榜理由:既兼具了九寨沟与黄龙的景观特色,又因隐居大多人的视线之外,而避免了人满为患的烦扰
最佳观景点 • 六度信息
观景位经度:E 101°41′
观景位纬度:N 29°36′
观景位海拔:4010 m
最佳拍摄方位:北偏西35°
最佳拍摄时间:8:00 – 10:00,16:00 – 17:00
这个时段的阳光角度最有可能拍出泉华滩彩池的多变色彩。
最佳拍摄季节:4月 – 6月
这个季节晴天较多,光线透彻,配合山间彩林,更易于体现泉华滩以色彩为长的层次感。
告别了神奇的雅家梗红石滩,度过了情歌飘荡的康定一夜,我们在清晨时分再上征程,向着今日的目的地——贡嘎与六巴泉华滩进发!一听今天有两处最美观景点,队员们全都雀跃不已,不少人开始机智地利用早饭时间为相机的备用电池补电。蜀山之王贡嘎的名号,喜欢旅行的人大都如雷贯耳;然而提起泉华滩,相比之下就显得鲜为人知了。然而低调并不代表不高端,相反泉华滩绝对是一场关于颜色的奢华视觉盛宴。它可谓是两处大牌景观——九寨沟与黄龙的野生版,不但在景观上兼具所长,更因隐居大多人的视线之外,而避免了人满为患的烦扰。
虽说比起黄龙、九寨,六巴泉华滩是个“在野”的景点,交通并不便利;但其实路是很好找的,只是在路况方面就需要多下些功夫了。从康定出发,沿川藏线主动脉——G318国道西行,在进入新都桥镇前的分岔路左转向南驶入S215省道。不用担心走错,因为这里是本段路线的唯一一个岔路口。沿S215省道行至上木居村的岔路口左转向东,约12公里后便可抵达泉华滩。听起来今天的任务一共就只需要转两个弯,早上出发前我们还倍感轻松,车内回响着悠扬的藏歌,在第四代发现车载的英国国宝音响——Meridian 系统的渲染下,让队员们即使听不懂歌词也嗨到无法自拔。谁知没过多久,我们就傻了眼。川藏线上的第一处复杂路况——折多山已然横亘眼前。折多山真是名副其实的“折多”,此路曲曲弯弯一路向上,车上的海拔表也摇摇晃晃地升到了4100米。说好的只转两个弯呢?然而大家已经顾不上吐槽了,因为折多山口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高海拔垭口,不少队员已经纷纷感到了传说中的高反。好在我们选择了第四代发现车型,完美地兼顾舒适性与路况征服能力。在颠簸山路中,发现配备的电子空气悬挂,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RSC侧倾稳定系统,HDC陡坡缓降控制系统等电子科技配备,不仅辅助山路车辆操控性能,更保证乘坐舒适性,避免了因为剧烈的身体晃动而使高反加重的窘况。另外,此次自驾车辆选择的小Tips:除了关注自驾车辆性能,空间和舒适程度之外,在折多这种多坑多雾山路上行驶,自适应氙气前大灯-光束可追踪崎岖道路进行照明有很大用场。走下折多山,大家终于精神大振:不但告别了高反,“摄影天堂”新都桥也款款而至。
在旅游圈里,新都桥的大名可谓闻名遐迩。无人不知这里是“摄影家的天堂”,可说起新都桥到底是一座桥,一座镇,还是一片地区,便会有不少人开始含糊。其实通常所说的新都桥,是传说中五头神羊为修建布达拉宫宫墙而来此取土的“五羊镇”,至今这个神话中的场景仍记录在大昭寺的壁画之上。新中国后一座名为“新都大桥”的桥梁在此建起,昔日的小镇亦由此改名为“新都桥”。然而对于寻找天堂的摄影家们来说,镜头聚焦之处不仅是洋溢西部风情的小镇,更在于沿线十余公里、如诗如画的美景长廊。这里更是川藏南北线的交汇点,沿S215省道往北即是川藏北线,往南便是我们今日的目的地——泉华滩与雅哈垭口贡嘎瞭望点.
进入215省道后路况变差且老化严重,但风景较之前更加开阔宜人,正所谓有失必有得。好在颠簸的弹坑路被第四代发现强大的减震系统化解大半,抵达泉华滩前的驻车点时,我们还保有着足够的精神去迎接最后的一小段徒步路线。顶着再次寻来的高反,气喘吁吁地爬过最后一道山梁,一路上的单调色彩忽然被缤纷的光影瞬间驱散。调色盘般的泉华滩,终于在我们眼前展开!贡嘎山麓的优越环境,赋予了此地无与伦比的景观丰富感。最独特的还属奇异的岩溶地貌,深厚的钙华地表如若蜿蜒金龙般在青山翠谷间盘踞,令人望之肃然起敬。千万年来的碳酸钙华沉积,形成五彩缤纷的天然梯田,更会因光线的变换而幻化出不同的色彩。这种钙华梯田的生成,不仅仅像一般奇观壮景源于风化、侵蚀等机械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而是一种分子、原子级的奇妙变化。地表物质的原子、离子进行组合置换,使泉华滩的美感渗透到了每一个微粒,这就好比视网膜屏幕比之普通屏幕般,带给我们一种超越一般世界的细腻精微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