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4月25日,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式开幕。本届车展以“新时代 新汽车”为主题方向,在引领汽车消费前沿风向、连接汽车品牌和消费者方面,提供全新的思路。在本届车展中,汽车之家邀请企业高层共话车市风云、聚力行业未来。汽车之家与商汤绝影智能座舱高级总监陶莹展开深入交流。
以下是对话实录:
汽车之家:首先想问一下本次北京车展商汤绝影的参展情况是怎样?
陶莹:你要去那就知道了,我们的展台可热闹了,商汤绝影带来几个新的东西,其中一个是最红的UniAD,大家可能听说过,UniAD是真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是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座舱方面我们带来了以多模态场景大脑为核心的AI大模型产品体系,这是去年最火的创新,国内外大家都有所耳闻,大模型在车舱里面带来了很多全新的体验,希望大家去展台体验。
另外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展项,你也知道我们现在交互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本次北京车展我们带来了3D手势和3D Gaze(视线)的识别,说起来我们通过一些3D的算法,能够更精准的识别人的视线以及手势,两者之间结合会有更好玩的应用,就好像苹果Vision Pro“裸眼上车”,我可以用视线去选择图标、打开车窗、开天窗,还有其他各种你想不到的操作,同时结合手势会做一些确认,防止误识别。
汽车之家:在落地应用方面,咱们跟哪些车企展开了合作?
陶莹:目前落地的车型和车企比较多,有我们几个民族骄傲,比如说像比亚迪、长城、长安、广汽这一类自主品牌,是我们合作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客户。另外像新势力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努力方向,因为新势力的合作伙伴们也会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和需求,这是我们可以合作和探索的基础,其中蔚来是最典型的,在其他的新势力品牌上多多少少会跟他们有一些在感知方面新产品上的探讨合作。如果说到量产的话,这个数量就挺多了,你知道我们现在完全合作的车厂已经有量产订单合作的车厂超过了30家,国内汽车的市场就那么多家车企,我们有合作30家,合作车型有90多个。如果从订单来讲,目前已经交付近200万辆。
汽车之家:还是蛮不错的,想问一下合作主要是智能车舱还是智能驾驶多一些。
陶莹:这两个都有合作,刚才提到的车厂主要是在座舱领域在合作,智驾主要合作方目前有广汽、一汽,还有像新势力的合众等,也有我们的产品落地,既有感知算法的合作,也有全栈智驾方案的量产落地。
汽车之家:目前有不少公司在做相对比较容易的封闭场景的NOA,后期商汤会不会把这部分业务覆盖到,因为他们会相对容易一点。
陶莹:这部分能力我们是已经具备了,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兴趣点,或者说我们认为现在的受众还是一些更高阶的需求,去解决一些更难的场景。我们汽车市场也有红海、蓝海之分,我们是希望能通过技术上的优势,可以挑战一些高门槛的东西,能够进入蓝海。
汽车之家:目前来看,车企从L2到L3的突破,到落地会相对保守一点,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陶莹:我能理解车企保守或者谨慎的态度,因为所有的车都是涉及到安全可靠性的问题,出于对所有乘客或者驾驶员的安全考虑,我们是在所有产品上都做了功能的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机制方面的一些设计,以便能够保证这份安全可以落到每一个终端消费者的使用场景上。在尽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也希望终端客户或者这个市场能够愿意接受一些更创新、更有挑战的东西。
汽车之家:这个对于公司的研发或者费用投入有影响吗?
陶莹:任何一个研发或者新品的投入一开始都是巨大的,这其实也是印证了我们公司的决心,既然愿意投入这个产品,说明我们确实是看好这个赛道。
汽车之家:商汤在打造多模态场景大脑,跟传统的智能座舱的应用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陶莹:如果您体验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商汤绝影以多模态场景大脑打造的智能座舱会更有趣、更自然。以前的一些基本感知功能,能够识别人脸,对危险动作做出反应,其实这些动能都是单点的,功能之间是割裂的。但是现在如果体验大模型产品,会觉得非常自然,有点像是你的朋友或者助手,又或者另外一个人给你提供更友好的体验和服务。比如说,一上车会有人跟你打招呼,看看你今天心情好不好,说你今天穿的衣服是不是很漂亮,我们会根据终端用户的使用习惯,会去判断你今天会不会觉得有点热,或者说是不是有点冷,我给你开个空调,这是一些应用的例子。
汽车之家:相当于给客户提供情绪价值。
陶莹:对,就是情绪价值,可能是一些不经意之间的问候,会觉得我今天心情可能不一样了,虽然又要面临堵车上班的情况,但是我心情会好一点。
汽车之家:你们会把这个情绪价值的点作为一个主打的点去给用户做宣传吗?
陶莹:没错,这也是我们想这么考虑的,因为这也是能够体现以往所谓的智能的功能跟AI大模型的智能体验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一个情绪价值,我觉得可能更像一个人,更像一个伙伴,提供主动的关怀和陪伴。
汽车之家:您是如何看待舱驾融合的趋势?商汤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布局?
陶莹:舱驾融合也是最近比较火的一个点,我们大家都知道,特斯拉可能是引领了一个概念,所有的电子电气架构一定会集中化、中央化去管理。但肯定是分几个阶段去实现,域和域之间的融合就是这个过程中必然的趋势,舱驾融合相对会比较容易去融合的,而且也是有必要性的。其实舱内和舱外很多信息本身就需要联动,如果处于两个不同的域,车的域和域之间的通信需要时间的成本,另外对于不同的域,硬件成本也会比较高,如果把这两个域结合在一起,首先在功能运算上肯定会快,通信上更便利,另外会帮助车企和终端用户降低成本。
例如,有些时候我们开着车,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比如说经过一个景点,这时候车内的人可能感兴趣,看了它几眼,因为有3D Gaze的高精视线感知,能识别这是一个什么样好玩的地方,比如经过北京动物园,它会告诉你里面有狐獴(音),这时候到舱内就会问你是不是想停到附近看狐獴(音),这时候反馈说想停车看狐獴(音),这时候帮我自动找停车位,帮我停好车,这就是舱驾结合的例子。
汽车之家: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但是消费者更关注成本的问题,您认为未来舱驾的融合,后期成本还有比较大的降价空间吗?
陶莹:只要能够实现舱驾融合,降本是一定的,因为首先本来用的是两套硬件,变成一套的话,成本一定会降低。另外刚才也讲到,软件能够成为一套的话,互相结合的更紧密,其实开发的成本,或者开发周期的状况也会得到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