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一个普通工作日的早晨,吴莹(化名)出门上班前先在手机小程序上下单一份早饭。30分钟后,当她抵达公司楼下时,一辆无车配送车已经在等候。吴莹从车内取餐上楼,而无车配送车则自主返回附近中央厨房准备配送下一单。”
这不是哪一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真实享受到的智能服务。上述这辆无人配送车正是新石器打造的一款L4级无人车,即可售卖快餐、咖啡,也可以零售其它商品。
11月7日,这辆无人小车驶入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馆,作为“主角”出席了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以下简称“TüV莱茵”)与新石器无人车举行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并联合发布中国首个申请德国豁免认证的L4级无人车阶段性认证成果。
『新石器与TüV莱茵战略合作签约暨自动驾驶无人车颁证仪式现场』
将时间往前推至今年年初,共计18辆新石器无人车曾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和各社区参与了抗击疫情的战斗。此次在进博会的签约则意味着,这款曾在武汉立下“功劳”的无人小车,将正式走出国门驶入欧洲市场,并率先在德国杜伊斯堡投入运营。
据了解,由于欧盟乃至世界范围内对于该类产品的强制认证要求出现了阶段性空白,以至于在申请认证过程中,这款小车曾经历了多重挑战。“我们在走出国门时面临着很尴尬的境地,整个供应链体系都是陌生的,欧盟法规认证也不了解,这就导致我们去做认证时变得非常困难。”新石器无人车副总裁徐其远回忆道。
鉴于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的特殊性,认证法规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功能安全评估,是这次豁免认证项目的难点和重点。在此次认证项目中,TüV莱茵根据德国多个自动驾驶项目的成功经验,结合新石器无人车的产品特性及应用场景,制订了对应的认证和技术方案。
『本届进博会期间,新石器与必胜客合作的无人配送小车展示』
在这过程中,TüV莱茵不仅在国内开展了相关法规测试,同时通过中德团队的协作,依据德国豁免认证的要求,对无人车进行了自动驾驶及功能安全方面的测试和评估。其中,测试部分涉及到20余项ECE/EU法规,包括整车项目及电池、电机等零部件,针对自动驾驶部分进行了多种运行线路的循迹、避障及制动测试,对车辆及自动驾驶的性能进行了全面验证。
对于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全球化布局规划的企业,本次合作对他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强制性法规出台之前,豁免认证不失为车企,特别是初创企业产品落地的有效方式。不同于中国政策,豁免认证是欧盟范围内的一个可执行规范,既允许新技术产品的使用,又保证产品的安全,同时也确保认证要求的统一性和透明性。
“与TüV莱茵达成战略合作,这将有力加速新石器无人车在全球市场的拓张。”徐其远表示,“截至目前,新石器无人车已在德国、瑞士、新加坡、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泰国6个国家,300多个城市,以及100多个应用场景落地。未来,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更多办公园区、CBD核心区、公园和校园等智慧城市场景落地,通过L4级无人车为消费者提供触手可及的多元化智慧服务。”
在本届进博会现场,汽车之家发现,新石器无人车与必胜客合作的无人配送小车正停在展馆外马路口,途经的消费者可用手机扫二维码下单点咖啡。但遗憾的是,这辆小车没法在展馆行驶,只限展示作用。
“这也正是无人小车大规模商业化的痛点,法律法规还未开放。目前落地的场景都需要获得运营方、政府相关机构等批准,没办法大面积铺开。”黄余欣表示,“由于各国法规不同,无人车发展阶段也不一样。中国市场当下正处于试验性阶段,我们正朝着商业落地的目标在迈进。”
除了法律法规因素,短期内高昂的成本也是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目前,新石器无人车配备了9个摄像头、2个毫米波雷达、4个激光雷达及14个超声波雷达,可以实现安全性的冗余,整车制造成本仍在几十万元。”徐其远告诉汽车之家,“后续会随着数量的交付,成本会大幅减少,未来几年将降至1万美元左右。”
根据协议,新石器和TüV莱茵还将进一步针对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新法规和技术要求进行技术交流,并在自动驾驶软硬件、车辆通讯、换电系统、场景模拟与数据评估、大数据、智能系统数据及隐私安全等相关领域,乃至整个价值链的研发验证测试等方面加强合作。
与此同时,双方还会在全球市场准入认证、功能安全、网络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供应链审核、技术人员能力搭建及资质鉴定等多个维度展开全面合作。(文/汽车之家 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