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整车 正文

煮酒论车丨从凯捷看中国品牌MPV的逻辑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汽车之家 行业]  MPV,在曾经的中国乘用车市场中处于相对冷清的细分市场,火爆程度远不及轿车和SUV。然而近两年的情况大家看到了——市场迅猛发展,新品层出不穷,销量增速喜人。背后的原因无外乎二孩/三孩等政策的变化、消费观念改变等等。

  然而细心的人会发现,近两年MPV的“火”大都停留于中型或中大型MPV——从奥德赛到赛那、别克GL8,耳熟能详的均属这个级别。而紧凑型MPV则是另一番景象。海外品牌圏,曾经销量不错的途安、别克GL6,当下的月销量只能在三位数徘徊;逸致等产品,更是许多人已想不起来它们是何方神圣。中国品牌圈,曾经盛极一时、月销破万的宋MAX,当下已逐步归于沉寂,嘉际上市后的表现也是不温不火。

汽车之家

  正当大家觉得“紧凑型MPV没法玩”的时候,另一些中国品牌的产品却开始异军突起。典型代表如五菱凯捷(参数|询价)——2021年销量超过了6万辆。虽然这个绝对值不算太高,但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却实属难得。还有像传祺M6,2021年也斩获4.8万辆的销量,将一众合资同级车远远甩在后面。

  这些中国品牌的紧凑型MPV是如何打破这个“魔咒”的?或许,从代表车型五菱凯捷上市后所获得的反馈,以及不久前上市的五菱凯捷280T车型身上,我们能找到这些新生代中国品牌紧凑型MPV实现市场突破背后的产品逻辑。

直击痛点:不是简单加大尺寸、加个腿托这么简单

  紧凑型MPV与中大型MPV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境遇?这其实与产品溯源有关。紧凑型MPV在北美市场是没有的,它更像是典型的“欧洲市场特色产品”。相反,国内热销的中大型MPV,则大多源自美式Minivan。

  不同发源地带来的本质区别在哪?前者,往往在控制尺寸上过于斤斤计较,而后者则将重心放在后排乘坐的“全功能体验”上。

上汽通用别克 别克GL8 2022款 陆上公务舱 652T 舒适型

『中大型MPV的代表车型——别克GL8』

  然后再看国内消费者为什么要买MPV。肯定不是为了颜值。那么理由只有一个:空间,亦或者说后排的全功能。这方面,中大型MPV的表现是其他品类的车型所无法替代的——哪怕是价格更贵、尺寸更大的全尺寸SUV。(以往的)紧凑型MPV则不同——它们在后排体验方面,甚至还不如一些7座SUV。

  所以要想破这个局,就必须充分利用MPV的优势(车头短、底盘低、利于空间拓展),尽可能做到SUV无法实现的后排全功能——哪怕是紧凑型也不例外。

  说到这里,许多人应该有共鸣了——五菱凯捷基本上就是这么做的。五菱凯捷刚上市的时候,让许多人感触最深的就是“后排不输合资中型MPV”。再对应到它“不到合资中型MPV一半的价格”,这样的产品属性,市场上很少能找到替代者。

上汽通用五菱 五菱凯捷 2022款 280T 1.5T 自动尊贵型

『五菱凯捷』

  这种感触,直观看大多源于两点。第一当然是空间。五菱凯捷在尺寸上打破常规,将长度扩展到4.875米,宽度也达到1.88米。作为参考,途安L的长度是4.527米,宽度是1.829米,而奥德赛的长度是4.861米,宽度是1.82米。你没看错,凯捷虽然属于紧凑型MPV,但它的尺寸确实比奥德赛这个中型MPV还大。

  第二则是腿托。基于过去海外品牌的一些做法,尤其是曾经的保姆车专属,让人感觉腿托极其“高大上”。五菱凯捷这个价位的车型也提供了,当然就备受关注。这两点确实很重要,但凯捷为了实现“后排全功能”,设计者努力和创新的点却并不仅限于此。

  举三个例子。第一同样是同级车少有的第二排左右调节——这对于带孩子、尤其是二孩家庭出行时极为重要(设想一下四个大人两个学龄前小孩出行的场景)。第二则更多源于五菱在商用车领域积攒的经验和灵感,让凯捷的第二排可以超大幅度地前后调整(560mm)。调整到最后的情况下,第二排的空间感俨然可以媲美那些四座版的保姆车。

上汽通用五菱 五菱凯捷 2022款 280T 1.5T 自动旗舰型

『五菱凯捷』

  这还只是优势之一。第二排超大幅调整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不折叠第二排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超大的载物空间——临时充当“客货两用车”,这个场景对于小业主来说是非常常见的。

  第三则是座椅放倒幅度,第一排第二排都可以放至近乎全平。第二排放倒后配合腿托,乘客在旅途中就可以实现“躺平”。前后排全部放倒后,还可以前后连成一体成为一个“大平面”。这一系列的“平”怎么利用,年轻人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尺寸大、功能多,再加上性价比,这样的车肯定受欢迎,这个逻辑很简单,但为何又是五菱呢?老调重弹的话就是,五菱的造车思路(五菱的产品研发模式与产品策略(爆款模式,即通过大的销量规划来摊薄研发成本,上市即采用超越市场预期的高配低价产品策略)等等。

  至此问题来了:既然凯捷的成功逻辑是超强的后排,那为何此次却推出了280T车型?要知道,280T的所有变化几乎都在迎合驾驶者。这与前面所说的逻辑难道不冲突吗?

应对差异:做足“基本盘”的同时满足多层次需求

  前述五菱凯捷的创新与亮点,可以算是其产品力的“基本盘”。但有了足够强的基本盘,并不代表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如前所述,五菱凯捷论尺寸已经与部分海外品牌中型MPV相当,那么它之前配备的动力总成是否合适呢?只能说对于部分群体是合适的。

上汽通用五菱 五菱凯捷 2022款 280T 1.5T 自动旗舰型

『五菱凯捷』

  147马力的功率和250牛·米的扭矩确实不够亮眼,但只要匹配调校到位,日常使用毫无问题。这对于大部分时间只在城区用车的人来说非常合适——略微牺牲了高速性能,却可以拥有超预期的实惠价格。

  然而很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只在城区用车。事实上以凯捷强大的后排功能,它甚至更适合长途驾驶。选择它作为城际间通勤、经常应对旅行的目标群体,并不在少数。而此时,之前的动力总成就有点捉襟见肘了——尤其是满载出行,又经常要面对山区、省道等路况时,发动机“后劲不足”会让很多买车人纠结。

  这就是五菱凯捷推出280T的主要逻辑。虽然依旧是1.5T的排量,但发动机在结构、技术应用和调教方面都完全不同。功率提升30马力达到177马力,扭矩则提升50牛·米达到290牛·米。

  动力提升好理解,那么凯捷280T相比之前的另一个大的变化——标配Ling OS灵犀系统却是为何呢?从行业惯例来看,MPV似乎都不太注重此项。例如传祺M6,要到15.98万元的顶配尊贵版才能提供支持语音控制、车联网、OTA等功能的智能车机系统。

上汽通用五菱 五菱凯捷 2022款 280T 1.5T 自动旗舰型

『五菱凯捷』

  然而首先,“行业惯例”并不一定就是对的。同行这么做,更多是出于合理“资源分配”的结果——要将重心放在后排,又要保证价格可控的情况下,只能适当牺牲前排、尤其是针对驾驶者的功能项。这在把MPV当商用车、工具车的年代,是合理的,但如果面对的是纯粹的家庭用户、尤其是年轻的家庭用户,就有点违和了。

  其次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五菱在产品策略上的“爆款模式”——通过“量”来摊低成本,从而实现一些惯例的“被打破”。例如智能车机,它的成本更多体现在研发费用分摊,而非屏幕、系统的采购和装配成本。那么通过高性价比的策略,实现更大的装车量,就可以实现超预期的成本控制。如此反过来促使厂商有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并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可以说,凯捷280T标配Ling OS灵犀系统的做法,也可以视为在MPV领域、尤其是紧凑MPV领域的一个小突破。或许过不了多久,“MPV不注重智能车机”这种观念,也将成为过去时了。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此次五菱凯捷280T的推出并非产品更新,即它并没有取代老款,而是与老款一起,来满足不同层级的市场需求。

  对此,你可以这么理解。凯捷会是一个产品系列,之前147马力的版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次280T版本仍只是它的另一部分。未来,凯捷还会有更多的、面向不同市场需求的产品推出,例如已经在申报目录里出现的混动版。

结论:

  当大家觉得微型车在中国市场没前途的时候,五菱推出了宏光MINIEV;当大家觉得SUV“硬派路线=冷门”的时候,长城推出了坦克300;当大家觉得“紧凑型MPV没法玩儿”的时候,五菱推出了凯捷……从这些案例背后,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中国品牌在产品研发层面的创造力确实已是今非昔比。

  具体到五菱凯捷,如文中所述,表面看来它的成功逻辑只是因为拥有更大的尺寸、破天荒地提供了后排腿托等等,但仔细分析背后,却隐含的是产品研发的创新、用户需求的把控以及精准的产品策略。而这三条其实也不仅仅只适用于凯捷——看看宏光MINIEV、坦克300,以及其他未列举的成功创新产品,背后的核心不也都是如此吗?(文/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加锁)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点击图片,寻找答案』

向编辑行业评论员提问
文章标签: 行业视角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

五菱凯捷

指导价:8.58-14.98万
级别:紧凑型MPV
询底价
车型推荐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