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前车圈“微博之王”,回来啦?
7月17日一早,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想微博官宣:理想i8(参数|询价)正式开启小定!
理想i8预计售价35万~40万元,正式售价将于7月29日发布会公布。7月17日~7月29日发布会前预订的用户,在确认定购后将享有优先交付权益。
这款新车不仅是理想汽车首款纯电SUV车型,也是首款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的车型、采用MindVLA智能驾驶辅助的车型。
理想i8的传播周期恰逢理想汽车的10周年纪念。自7月起,李想在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活跃度明显增加,17天发了15条微博,比5~6月微博总量还要多:
一会儿当歌手登台献唱,一会儿当车模拍跟车大片;
一会儿接受央视采访,一会儿发布会场地求助;
一会儿宣传自己新车,一会儿点评特斯拉新车……
微博发的多了,李想时不时还能上个热搜。2025年7月的他,颇有曾经车圈“微博之王”的风范。
然而,李想所力推的这款i8,争议也是真不小。基于风阻和空间考虑,这款新车的外观看过去就仿佛MEGA的MINI版,在很多人眼中都不算是SUV,内饰设计也与“老大哥”MEGA差距不大,并且前备箱和后备箱也有所缩减。
理想纯电第一枪“MEGA”没有打响。在竞争更加严峻的背景下,与MEGA相似度略高的第二枪“i8”能打响吗?前车圈“微博之王”不会过几天又偃旗息鼓了吧?
车圈“微博之王”回归?
自理想汽车于2022年推出L9之后,理想汽车的销量就像坐了火箭似的迅速爬升。很快就成为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榜榜首的常客。在销量稳坐一把手的同时,理想汽车的股价、营收和利润也在蹭蹭往上涨。
2022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成为首家单季度净利润为正的造车新势力。2023年,他们再次成为首家实现全年净利润为正的造车新势力,并且毛利率高达22.2%。
当年,李想的《李想·产品实战 16 讲》课程在“得到”APP上连续数月霸榜。
过于优异的销量和财务增长情况,让理想汽车和李想本人都有些飘了,也让不少对手“恨”得牙痒痒。
55.98万元起售、5米4长车身的理想MEGA还没上市,李想就在微博喊出了“月销8000台”的目标。
在理想MEGA上市发布会上,李想甚至宣布,要在未来三年内,让工厂一线工匠收入达到日本、德国等全球工业发达国家同等工种的薪资标准。
可惜的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理想MEGA上市后的终端市场表现,远不如李想的预期。与此同时,针对这款新车和理想汽车,网上还出现了一批“黑水军”,大批同行也进行了冷嘲热讽。李想的每一次针对性回击,都会再次被一堆人在网上进行针对性回击。
判断失误导致舆论压力,让李想在微博发言时变得谨慎。曾经在微博极为活跃的他,也大幅减少了微博发言频率,更减少了在微博上对于行业的针砭时弊。
就在理想陷入困境,雷军带着小米汽车杀了进来,不论是声量还是单车销量,都大幅压过理想汽车。
与此同时,零跑汽车等车企旗下部分车型在功能配置方面与理想汽车靠拢,但售价大幅降低,吸引了大量手头不算宽裕,但对理想汽车有兴趣的消费者。
另一个盯上理想汽车手里蛋糕的则是问界。问界品牌大量车型在尺寸、配置、功能上与理想汽车靠拢,并拥有华为的智能化技术加持,不断蚕食理想汽车的市场份额。
下面有零跑们参考学习,上面有问界们直面竞争,理想汽车的压力可想而知。2024年,理想汽车销量持续向上,但净利润却下滑接近1/3。
7月起,李想明显加速了微博更新频率。理想10周年,李想亲自献唱。五天后,李想参与央视对话栏目的视频播出。近期,理想i8的产品信息也在李想的微博陆续被放出。
理想i8能让车圈“微博之王”真正回来吗?
不再是汽车公司?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李想说理想汽车未来将不再只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空间机器人公司,他们未来就盯着一件事:AI。
实际上,李想并不是最近才盯上AI的。
早在2023年来年,李想就在内部信中就提出“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的愿景。
2023年6月,理想汽车在“家庭科技日”上,发布了自研认知大模型Mind GPT。2024年12月再次推出“理想同学”APP。2025年2月,理想汽车旗下人工智能助手理想同学App全面接入DeepSeek R1&V3 671B满血版,并实现与理想自研MindGPT大模型的双向自由切换。
2024年7月,理想汽车发布E2E(端到端)+VLM(视觉语言模型)的全新自动驾驶技术架构。在该模型落地之前,理想汽车基于VLA大模型再次升级的智能驾驶技术就已经在研发中。
2025年3月,理想汽车又宣布要开源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由此,他们成为全球首家将汽车操作系统开源的汽车企业。
2024年12月和2025年5月,李想还分别做了一期“AI TALK”访谈节目,宣传他的AI理念和理想汽车在相关技术纬度的发展。
在2024年底的AI Talk中,李想透露,理想汽车超100亿的年研发投入中,近一半都聚焦于人工智能。截至当时,理想汽车已经在智能工业、智能商业等多个领域应用人工智能进行研发、生产和管理。
为转型AI公司,理想汽车在组织架构方面也做了大量调整。
2025年第一季度,李想卸任理想汽车总裁职务,将该职位交由公司联合创始人马东辉。此次调整仅涉及决策层,不涉及实体架构变动,核心逻辑是汽车业务已相对成熟,让李想能腾出更多精力用于代表公司未来的AI领域。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 马东辉
2025年6月,理想汽车宣布组织架构重大调整,正式成立“空间机器人”与“穿戴机器人”两大事业部,纳入高级副总裁范皓宇分管的产品体系,标志着其人工智能战略升级。
2025年7月,理想汽车又宣布成立“算力资源部”,进一步强化其在智能驾驶和整车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布局。
在“增程”和“产品定义能力”名片不太给力之后,理想汽车正在努力将“AI”打造成为自己的新名片。
为何选择AI?
从理想汽车近年来的操作不难看出,随着AI技术和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不论是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还是汽车企业日常的运营中,AI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在整个社会舆论场,AI也几乎与先进、科技等标签相挂钩。
2024年,小鹏汽车就将该公司最新推出的车型P7+冠上了“全球首款AI汽车”的称号。
2025年7月,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的汽车在动力、在车身纬度的变化已经变慢,但在软件、AI纬度的变化正在加快。据他预计,未来十年,AI汽车的变化可能像过去十年的新能源汽车一样夸张。
同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活动发言时表示,AI已成为智能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不仅重塑产品定义与产业生态,更推动全球汽车竞争进入“AI驱动”的新阶段。
显然,AI相关技术和应用是智能汽车下一个竞争主阵地,已成为行业共识。理想汽车也希望抢占“AI时代”的风口。越早转向AI,所需迈过的门槛越低。
随着越来越多AI技术成果在市场的落地,理想汽车的“护城河”也正在逐渐从“产品端”走向“科技端”。
2024年,理想汽车将E2E-VLM技术正式落地,让该公司旗下车型在智能驾驶功能的用户体验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跻身中国智驾第一梯队。
吃到了AI带来的“红利”,理想汽车对于相关技术方向显然会更加坚定。
VLM对于智能驾驶的提升已经如此明显,搭载VLA技术的i8在智能驾驶方面的表现显然也值得我们期待。换句话说,虽然i8在外观内饰设计方面可能会有争议,在智能化、科技化体验方面仍然值得期待。
2025年,理想汽车手里的子弹不止i8,定位更低的i6也将在下半年正式上市。如今,在增程系列定位相似的L6,是理想汽车的销量担当。i6未来的市场机会,显然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结语
虽然在内外饰设计方面与销量未达预期的MEGA相仿,但不可否认理想i8的设计有着极高的辨识度。
仅从外形方面,您就可以想象理想i8内部的大空间。空间、舒适度,再加上英伟达Thor芯片、VLA大模型加持的智能驾驶,让这款产品依然有机会做出影响力。
即便没有达到预期,也不影响理想汽车稳固的基盘。在市场竞争压力巨大的2025年,他们的销量依旧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与此同时,这家头部造车新势力的净利润持续为正向,并保持着20%左右的毛利率。
i8只是理想汽车AI技术对外展示的一个产品。理想的竞争力并非建立在一款产品上,而是建立在以AI为核心的科技能力上。
从行业整体的反馈来看,AI的机会早已被所有人都看到。然而,只有少数人能找到正确使用相关技术的方向,更只有少数人能像理想汽车这般快速转身,集中炮火。
能否从AI战场杀出来,将左右理想汽车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走向。显然,他们是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