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更多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问编辑
当前位置:
出口管制“绝杀”,汽车产业大震荡?
彭斐
彭斐
原创 · 0浏览·2025-10-21 18:25 · 北京
关注

[汽车之家 行业]“懂王”心态崩了,直接甩出“100%关税+关键软件管制”组合拳。

一起崩的还有全球股市。美股在10月10日经历了“黑色星期五”,三大股指集体高台跳水,其中纳指、标普500创下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美国七大科技巨头市值一夜蒸发约7700亿美元(5.5亿元),相当于跌掉了3个宁德时代。而节后A股也未能幸免,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过山车。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到底是什么让懂王“气炸了”?一切从我们的强力反击开始,连甩四个王炸!

汽车之家

首先是稀土!从开采稀土的各种设备到稀土矿本身,再到钬等几种重要的中重稀土,都有部分被纳入到出口管制。接下来是锂电池!把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本身以及生产它的正负极材料相关的设备和技术,加入到管制中。最后,连超硬材料也被列入管制名单。以后出口这些宝贝,就要先拿到“放行票”才行。

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仅让全球高科技产业感受到“震撼波”,也让海外车企急了。那么,具体会如何影响到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车的格局呢?

一、稀土管制,全球震动

说到稀土,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与汽车的关系不大。可实际上,稀土在汽车产业中,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稀土并不是指“稀有”金属,而是包括钕、铈、镧、钇、镝等17种元素。这些元素广泛应用于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各种核心部件中,比如喷油系统、三元催化、动力转向系统、电机、电池、车载传感器、照明、音响、摄像头等。

简单来说,稀土对汽车产业的作用,正如盐对一道菜的作用——它不多,却不可或缺。如果没有了这点“盐”,你就开不了锅,炒不了菜。

汽车之家

其实早在今年4月,已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而10月9日,针对稀土的出口管制措施进一步升级。

这意味着,全球汽车行业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没有中国的稀土,汽车生产就会受到影响。一些海外车企已开始打响“停产警报”。比如,铃木汽车就在今年6月因为无法及时收到中国的稀土相关零部件,不得不暂停了多条生产线。

而像通用、丰田、大众、现代等主流车企的行业协会也联合发出警告,称如果不能稳定获取稀土原料,美国汽车工厂的停产风险很高。

那么,为什么我们能够掌握如此巨大的稀土话语权呢?这背后是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布局。不仅是稀土产品,连相关的“点石成金的手指”——稀土的开采设备与技术,都是我们的独门秘笈。

汽车之家

虽然全球稀土开采只有70%在中国,但近90%稀土分离加工和99%重稀土分离加工都被我国控制。

汽车之家

换句话说,全世界稀土产业链中完全不依靠我国材料和技术的环节,几乎是不存在的。

不仅如此,稀土对芯片制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公告指出,将14 nm及以下逻辑芯片、256 层以上存储芯片所需的稀土材料及其加工技术列入出口管制,需要逐案审批。

如此,阿斯麦生产光刻机要不要稀土?要的话,先来我这里申请许可;台积电给英伟达、AMD生产先进制程芯片要不要稀土?要的话,也要申请许可。各类军工企业更不用说了。这无疑给中国本土的芯片产业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发展空间,也给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去中国化”的计划设立了一道高高的门槛。

二、锂电池掌控汽车命脉

在对稀土和芯片出手的同时,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也被纳入了出口管制的范围。这一举措直接指向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电池。

消息一出,A股的锂电池板块应声大跌,指数单日下滑了近7%。超400只与锂电池相关的概念股中,近9成下跌。

汽车之家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同样是出口管制,为什么对稀土和稀土提炼技术的管制一出,相关板块大涨,而对锂电池产品实施管制,锂电板块却大跌?难道是利空吗?

其实,情况并非如此。锂电池,70%都是在中国制造,同样有话语权,欧美这些汽车强国想搞新能源汽车,都要找中国买锂电池。今年前八个月,国内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920.7GWh,其中出口173.1GWh,同比增加48.5%,占同期总销量的18.8%。

年份

国内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GWh)

国内动力和其他电池出口销量(GWh)

同期总销量占比

2022年

466

68

15%

2023年

616

127

21%

2024年

1040

197

19%

2025年1-8月

921

173

19%

可以说,锂电池已经成了我们出口增长的发动机。

那么,为什么会对锂电池产品实施出口管制呢?其实,这一管制措施不仅仅是为了遏制技术外流,更重要的是要稳住国内锂电池产业链,防止低价竞争带来的利润稀释。

通过限制能量密度大于300Wh/kg的高能量锂电池的出口,实际上是为全球锂电池产业设立了“技术壁垒”。

汽车之家

目前,部分高端三元锂电池以及半固态电池已经可以达到这一能量密度,广泛应用于无人机、电动航空等前沿领域。而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则集中在200Wh/kg左右,并不在出口管制之列。

从短期来看,出口管制无疑会让一些锂电池设备、材料和电芯企业面临一定的业绩压力。由于企业需要申请出口许可证,时间和资金成本的增加,可能导致出口不确定性加大。尤其是一些依赖海外市场的企业,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但从长期来看,这项管制政策实际上是对国内锂电池产业的一种保护和赋能。通过限制先进锂电技术的外流,不仅能够避免技术的过度扩散,还能帮助国内龙头企业巩固市场地位,享有更高的利润空间。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这些技术的“护城河”将越来越深,企业将能够从中受益。

汽车之家

三、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对绝大多数国家,和绝大多数产业,确实不受什么影响。而限制我们的,也必然被反制。

从更深层次来说,这是中国从“卖原料”到“掌握技术”的战略转型。曾经我们只是全球资源的供应者,现在我们逐步成为全球产业链的关键节点。

如今,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在国际谈判桌上掌控筹码。谁想要卡我们脖子,首先得掂量一下,是否还能从我们这里获得关键的资源。(文/汽车之家 彭斐)

文章标签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举报/纠错
2025/10/21 23: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