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技术讲堂 正文

历史上的前车之鉴 车内语音识别靠谱么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汽车之家 技术]  1920年,一只名叫“Radio Rex”的玩具狗可能是最早的语音系统识别器,当这只狗的名字被呼唤的时候,它就能够从底座上弹出来。1992年,当时身为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的李开复,通过一个名“Casper”的语音助理,在电脑上让语音控制实现了文字输入、更改字号、更改字体、打开/退出程序等操作,验证了语音控制能够实现更多智能操作,且有取代传统输入的能力。2018年,在语音识别技术诞生将近100年的时间后,它仍然不成功,甚至可以说“一败涂地”。

汽车之家

  2000年是一个关键时间点,语音识别系统开始大规模进入到各类产品中,包括汽车。但时至今日,语音控制系统无论在科技产品还是车内交互应用上,都没有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体验。可如今这项技术“沉寂”多年后,目前又被很多新兴车企在新能源概念车中拿出,然后加入各种“AI技术”等标签噱头,冷饭被重新再抄一次。

  回头看在早期时,语音识别准确率的问题成为了人们对这种技术不信任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技术演进,准确度和联想能力都在提高,可这种交互模式的利用率仍然远低于传统模式?想一想,在最常见的场景中,你真的会用智能手里的语音控制么?

汽车之家

猜测一:我们在什么环境下才会使用语音控制

  首先我们先想想,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需要使用语音操作,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语音操作的才会取代传统触控操作。是办公室?行走在路上?回到家里?还是私密的车内?我想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除非你无法或者你懒于使用传统操作,才会尝试使用语音控制,但这种情况在当前我们的生活中绝对不是高频率的。

汽车之家

  语音控制从出现至今其实都无法在交互创新层面给我们惊喜,因为多数时候它的交互效率并不高于传统输入操作,无论是在移动设备或者汽车上。在早期,我们需要通过按下“语音控制按键”在输入语音指令,而现在虽然增加了语音唤醒指令,但在操作效率进步空间很小难以改变局面。

汽车之家

  在当前飞快的生活节奏中,低学习成本换来高效率的体验是所有技术产品都必须具备的。很多人不愿意做深度阅读,依靠短讯获取信息量,不喜欢坐在电脑前面打游戏,而是拿起了手机(比如英雄联盟对比王者荣耀),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付出,但又希望获得更简单易得的收获体验,语音识别在这一方面仍然有不可逾越的难关。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猜测二:以智能为口号,却要靠“不智能”生存

  我们再来想一想,明明语音交互的效率比不上传统操作,但为何你还会偶尔用它?这里我们有个大胆的猜测:一个标榜智能的技术,反而因为“不够智能”,才让我们有信任感的去使用它。

  人们对于新鲜技术的接受速度除了效率提升之外,产生信任感也是非常重要的。记得有一部科幻电影,女主人希望教会机器人可以完美识别人类语音以及做出准确执行,由此无上限的放开了机器人的自我学习模式,最终这个机器人不但具备了识别能力,还拥有了感情转化,它会偷听,会告密,甚至会心生嫉妒。

汽车之家

  而目前的语音识别技术,我们可以大胆的去使用它,因为它不够智能,够傻,只能单一的接受信息和转化,它不具备学习和思考能力,甚至还要依赖精准的语句才能进行执行。而如果一旦语音识别具备了自我学习能力,你对它的信任度还会和现在一样么?

汽车之家

  在其它客观方面,语音识别仍有很多不够智能的表现,例如跨语种识别和多轮交互识别是一直以来停留在这项技术上的难题,这也是目前语音交互效率仍与传统输入交互存在的差异点。同时,语音交互的“回删处理”也做的并不好,一旦我某一个指令输错,语音系统也会进行误操作,导致你只能重新输入,让人感觉很恼火的体验。

猜测三:打破固有的操作习惯

  能够提供足够高的转化效率,是所有创新产品想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但绝不是唯一条件。人无时无刻不需要私密性,各类技术也在为私密性上作出创新,例如降噪耳机等等。但语音输入显然直观的破坏着交互方式的私密性,国外研究机构曾把这种破坏感称之为“Shame”(羞耻感),的确,即便是一个人在车里,你仍然不想对着空调大喊:制冷!强风!恒温!

汽车之家

  所以语音识别想要挑战传统交互仍需要作出更多的创新内容,例如谷歌在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上就提出了一种新理论:既然我们都不想去“主动培养”语音交互习惯,那技术能不能从“被动培养”方面作出开拓呢?

  谷歌的这套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会是这样的,例如你仍用传统方法输入指令,但指令的转换会用语音模式向对方进行表达或者执行。例如你周三想去理发店,在备忘录中记录了这条消息,那么语音系统可以主动打电话帮助你在理发店预订。再例如你在开车中收到了短讯,为了不影响你安全驾驶,语音系统会帮你屏蔽铃声,并提醒你对方身份和将文字转换成语音向你汇报。

汽车之家

  因为我们真的很难去主动培养一种新习惯,就像现在全球仍有大批量Windows用户不想学习Win10系统而继续使用Win 7甚至Win XP,虽然前者在效率以及功能方面已经远超于后者,但在改变习惯这件事上,或许是人类本能的一大“硬伤”。

总结:颠覆性的交互体验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十年前,触屏技术彻底颠覆了一代产品,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真正全新的交互模式。触控除了带来效率提升和准确性外,也在其它维度上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创新空间,例如UI系统,所以它能被称得上是颠覆性技术,而显然语音交互并不具备这个能力。同理,现在在车载上应用的手势交互似乎要比语音识别更令人感到尴尬。

汽车之家

  下一个同样能够带来颠覆性交互的技术会是什么?眼球控制或者脑电波传输,但无论任何一种,都应该具备挑战我们上述三种猜测的能力,它的到来,一定又是一场全产品线的革命。但对于下一轮汽车技术的展望,我真的并不看好语音交互还会带来多大的创新空间,显然这条路线也仅仅只能作为一些车企炒噱头的手段罢了。(文/图 汽车之家 姚嘉)

汽车之家
详情点击这里查看

历史上的前车之鉴 车内语音识别靠谱么 汽车之家
查看同类文章:
新鲜技术解读
电动车技术
更多精彩内容:
轮胎解读
中国制造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