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技术讲堂 正文

刀光剑影 记中国自主变速箱发展血泪史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2008年中发联出现,双离合成为中国市场的热门

  2008年,对于大部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双离合变速箱的研发似乎成为了它们亟需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这一年,由发改委牵头,与上汽、一汽、长安、吉利、江淮、长城等多达11家车企成立了中发联投资公司,该公司与供应商巨头博格华纳成立了博格华纳联合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力图在双离合变速箱的研发和应用上有所建树。

汽车之家

  愿景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从现在往回看,中发联投资公司在2008之后的数年当中并没有掌握双离合变速箱的核心技术。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汽车之家

  其次,按理说团结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但是参与到中发联投资公司的一众中国品牌车企,却没有真正的心往一处使,而是各有各的“小心思”。就拿奇瑞汽车来说,明明已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巨大精力去研发自己的CVT变速箱,却又加入到中发联的阵容当中,这显然有着“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嫌疑。

  最后,博格华纳联合传统系统有限公司于2008年在大连经济开发区成立,计划2011年4月投产DCT模块。待三年过后,投产交付时间一推再推。2011年,中国品牌车企全年销量611.22万辆,占据国内乘用车销售总量42.23%。其实从2010年开始,很多中国品牌凭借着SUV产品序列开始发力,逐渐扩大中国汽车乘用车市场的份额。正当较劲之时,又怎能让无法及时供给自己的双离合变速箱模块“憋死”在战场之上?所以当断不断,必有后患,因此很多车企选择了另谋出路。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中发联的诞生给中国变速箱行业带来多大的影响,我们不好判断,但不可否认,它的成立确实促成了很多合作和机遇,但也牢牢地将博格华纳绑在中国DCT的市场上,从某种角度说,从2008年后,中国的双离合变速箱基本在美国的技术输出下发展(格特拉克也有一定占比,但总体以博格华纳为主),而中国市场基本也默认了美国的湿式双离合变速箱道路。

●艰难前行的AT自主供应商

  国产变速箱市场,除了一些自主汽车厂商,独立的变速箱厂供应商也是一块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的经历显然也更加悲壮。自动变速箱在整个国内行业的认知中,是公认比较薄弱,技术积累不足的,这就有很多有抱负的企业家,想要去实现自主自动变速箱的突破,但失败案例是很多的,投入好几个亿,但产品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会直接导致企业倒闭,国内有过很多惨痛的教训。

汽车之家

  作为一家零部件厂商,盛瑞在这方面积累明显不足,因此盛瑞还找到了英国的里卡多,由他们负责零配件开发,技术方面则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向阳教授团队负责,最后由盛瑞进行统一整合。

汽车之家

  但从我们论坛的反映来看,显然第一代8AT存在很多问题,虽然油耗表现比较出色,但包括换挡逻辑在内的控制程序却比较糟糕,直到2017年上市的第二代盛瑞8AT才进行了大规模改进,目前第二代8AT已经被一汽、奇瑞、五菱、众泰等厂商看重,但是盛瑞要走的路还很长。

   编辑点评:弹指一挥间,沧海桑田。从2003年到现在这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变速箱行业尝试了不同的路线,有惨痛的教训也有值得肯定的成功,但无论如何,坚定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不能改变,这不仅仅是利益,更是使命。我们同时也要警惕国外供应商对某些领域的垄断和控制,只有卧薪尝胆才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可能。

  下一篇将是我们中国自主变速箱史的最后一篇,这一篇文章我们将继往开来,从新能源、混动等方面讲起,跟大家聊聊变速箱的未来,看看我国已经有了哪些在混动、电驱动方面的变速箱技术储备,以及国外变速箱企业进行合资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图/文 汽车之家 冷晓阳)

向编辑冷晓阳提问
文章标签: 变速箱技术 中国品牌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