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10月21日~24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5)在中国重庆·科学会堂召开。SAECCE 2025通过汇聚行业智慧、展示前沿技术、搭建合作桥梁,并携手全球汽车科技力量,服务全球汽车科技发展,共创世界级汽车科技创新平台。
在SAECCE 2025于10月23日上午召开的“2025电动汽车智能底盘大会全体大会暨智能底盘主论坛”上,宁德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蔡建永以《磐石底盘:以安全为底线,赋能未来出行》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蔡建永表示,有人到无人会带来很多变化。第一是驾驶舱需要重新解构和重构,以前的车以驾驶员为中心进行设计,未来的车以乘客为中心进行设计。对于底盘要求,围绕着驾驶舱的设计要更多关注车内空间的设计。第二车辆功能本质变化,以前核心是驾驶,后面核心是服务和体验。除了管理车的性能和安全,更多要关注乘坐的舒适性和乘客的安全。第三以前硬件和软件都是深层耦合的,现在所有的车都是自己独立成片,是垂直的、私有的、封闭的,未来要考虑做标准化、解耦的设计,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智能座舱还是底盘,要做一定程度的解耦,在解耦的同时要保证每个车企每个车型拥有自己的独特性。最后是生命周期和运营效率,以前关注的是耐用性,关注的是价值,RoboTaxi是不一样的,RoboTaxi基本上7×24小时都在工作,那如何去设计这个零部件。
以下为演讲实录(汽车之家精编):
我今天给大家汇报一下行业的发展,再看底盘的技术趋势,最后讲一下宁德时代的磐石底盘也就是大家说的滑板底盘和一体化滑板底盘进展在哪里,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部分讲一下行业洞察,中国的自动驾驶转型持续引领全球试车,新兴市场像东南亚很多小国家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他需要有更低成本、需要有自主产权的底盘产品。第二日韩欧美渗透率也比较低,当前日韩还是以HEV为主,欧美电动化也在推,但整车竞争力还是不够的,好多车企做的车在中国市场销售发现太贵了。
中国已经在引领,除了智能化、网联化,三个词就是奥运精神,更快,现在造车越来越快,更高,有更多安全性的要求,更强,我们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向这个方向发展。具体表现车的安全性、车的精准性、舒适性、研发速度要求都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强的。
第二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第三生活空间,这里正在做的变成交互空间,变成办公和学习的空间,变成亲子和娱乐的空间,变成休闲和户外的时间。
最近十一,出行的人增加了很多,但我听说酒店行业的入住率反而下降了,很多人住到了车上去,既保证了出行,还省了钱。如果再往后看,再看5—10年,房地产房子的销售也会下降,大家住到哪里去?可能也住到车里面去,所以车成为空间,对整个车的设计、对整个底盘的设计也有不同的要求。第三是非常明显的,今年百度在武汉的试验证明了一件事情,RoboTaxi在一定的规模下,在1000台左右是可以营利的,一台RoboTaxi的成本包括车的折旧、地勤人员和远程驾驶,费用一天在300元左右,如果你的收入能够大于300元就可以打破盈亏平衡点,这证明商业上是可行的。
现在很多玩家开始进入,我们可以看到有滴滴、有哈啰、小马和T3纷纷都在准备,大家有大致共识的认知。在2027年会有比较多的玩家玩起来,2030年的量会变得更大,可能会达到50万辆甚至更高。
针对RoboTaxi车辆,从后装慢慢转向前装,慢慢再转向原装,现在越来越多的场景在正向定义这个车是怎么样子的,这个车的底盘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预计2027年也会走向市场。
针对RoboTaxi,未来是Robo Space,对车有更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对于智驾有集成和协同,对于成本有更好的控制,特别是中国是非常挑战的。中国RoboTaxi的成本大家普遍要求小于20万,当有无人驾驶RoboTaxi路上跑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去买一个同等价格的私家车,为什么不买RoboTaxi,可以在无人的地方让车自己开,在不能无人驾驶的地方人开,那不是更好吗。
最后要有极致的运营效率,要有更好的补能方式,要有更好的维保效率,要有更强的人员运营。
从无人驾驶的设计,有人到无人的变化会带来非常多的变化,第一是驾驶舱需要重新解构和重构,以前的车以驾驶员为中心进行设计,未来的车以乘客为中心进行设计。对于底盘要求,围绕着驾驶舱的设计要更多关注车内空间的设计。第二车辆功能本质变化,以前核心是驾驶,后面核心是服务和体验。除了管理车的性能和安全,更多要关注乘坐的舒适性和乘客的安全。第三以前硬件和软件都是深层耦合的,现在所有的车都是自己独立成片,是垂直的、私有的、封闭的,未来要考虑做标准化、解耦的设计,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智能座舱还是底盘,要做一定程度的解耦,在解耦的同时要保证每个车企每个车型拥有自己的独特性。
对于可靠性的冗余,传统车因为有司机可以进行容错应急,未来将要更多关注冗余,关注高可用性,而且要关注预测性的维护。无人驾驶车在路上跑,有问题可以跑到维修站,到维修站最好不要停下来,应该换了零部件继续开。最后是生命周期和运营效率,以前关注的是耐用性,关注的是价值,RoboTaxi是不一样的,RoboTaxi基本上7×24小时都在工作,如何去设计这个零部件。RoboTaxi还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它不是满世界跑,它就在一个地方跑,所以是不是要那么宽的路谱。所以如何关注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设计,关注寿命、能耗、维修以及再制造,这是将来要去考虑整车层面的事情,当然底盘也有新的设计、新的启示。
关于安全,移动的属性特别是高速移动的属性决定了安全是车辆和底盘的底线,没有安全就没有电动化、智能化,更没有空间多样化。我们在电动化时代已经定义了电池、蓄电池的安全要求,最近也发布了辅助驾驶时代的安全要求,对无人驾驶时代安全要求到底是什么需要更多的探索、更多的实践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由此来看底盘有哪些关键的技术?
第一谈电动化,最近起火的事件没有少,怎么保证电动汽车是安全的,从电芯层面被动耐火、化学结构等等进行主动的防控,电芯上是安全的;第二结构上,电芯本身和PAC、换电包、C2C底盘在一起的时候如何做综合的设计,让整个结构经得起碰撞、经得起地步巯基;第三系统层面怎么做高压系统防护、怎么做提前检测、怎么充电上预警,系统层面进一步设计来实现真正的安全,是主动预警和防御下结合的综合体系。
关于辅助驾驶所谓智能人驾现在也很清晰,大家强调冗余技术,强调线控技术的率先上车,底盘刚才很多专家也谈到了,要有更多的感知、更多的决策、有小脑,最后底盘还要有EMC,当底盘边界不够的时候,当我跑到结冰的路面、丝滑的路面,我如何准确地告诉大脑智能驾驶让它有反应、有行动。
最后是关于无人驾驶,无人驾驶上面我们认为底盘上要考虑几个维度,第一是考虑硬件的冗余,大家已经讨论非常多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第二是考虑软件的容错,第三要考虑集成,集成要考虑系统的容错,转向坏掉了制动可不可以做,制动有问题了其他地方有没有可能通过驱动来做,从系统层面来考虑,如果做得好合底盘域控以及各零部件的协同下面1+1可以做到大于2,甚至不见得每个零部件要做极致安全性设计、极致的场景,否则成本还是太高了,时间也太长了。
最后是空间最大化,在底盘上面你要尽量做的更便宜、集成度更高,有更多的空间让给人和货,所以底盘要在满足安全冗余的情况下来实现最大化的整车空间。
以这样一个讨论我们做了一个总结,我们觉得未来底盘演进要以安全为底线,要做到物理的安全、功能的安全、冗余的设计,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要做到信息的安全,信息不安全在路上不敢说,你有名之辈,黑客盯上你也想弄一下看看你怎么办,特别是高速在开的时候,安全是底线是核心基因。
在这个基础上要考虑怎么做高度的集成来提高效率和性能的融合,第二是怎么思考模块化,滑板实际就是大模块,我们在做车有权衡,每个零部件为了实现自己的规模,零部件要标准化,零部件的标准化必然会带来整车不是那么标准化,所以整个底盘来考虑,类似苹果手机一样,苹果手机不是由电池来定义手机,而是由手机定义电池,在底盘也是这样,以后把一整个底盘一体化思考进行集成、进行模块化。
第二是智能化,底盘本身要有一定的感知决策能力,更多的是底盘小脑要能跟大脑进行沟通,而且快速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最后底盘还真正地做到可承载、可演进、可进化。而且要快,因为底盘是安全相关复杂系统,如何保证迭代速度需要有非常好的体系保证有很好的试验环境,各种环境保障才能保障快速情况下的高度安全。
磐石底盘简单汇报一下进展,第一是我们的理念,不断地提高集成度,集成度高了下面再考虑做全冗余,包括供电、通信、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软件、机械等,通过集成技术实现高的方率、高安全,第二解耦,硬件、机械和软件的解耦开放,整个一级架构开放,内部系统都是开放的。
磐石底盘,一方面人驾驶要考虑正碰,以后无人驾驶要考虑后碰,你可以刹住有AI,但后面的车不是AI,他会撞上来,后面的小皮卡会撞上来,3.5吨,我们分析过要65公里左右,后碰要保证安全。我们在去年已经实现了前碰,助碰120公里不起火、不爆炸这样一个的试验效果。
最后一页关于全栈冗余,第一高压系统,据我们统计很多车企的朋友统计数据更详实、更确切,按照RoboTaxi 6年60万公里,电机失效率会达到1%,电机失效率是以千为单位,电池也统计某个新势力的电池是以几百为单位的PPM,如果这算到6年的话,意味着每一百分之一电驱可能会失效在路上,这是极其危险的,你可能一不小心在高速拐弯,你一不小心在上坡,一不小心在十字路口,这时候你的家人坐在车上,如果停在路中间吓死人的。
基于这样的思考,第一高压系统怎么做到非对称的冗余设计,当高压系统失效时,能不能保证安全的靠边停车,能不能跑上一公里让它坚持好,这里涉及高压电机、电池、热管理的冗余。低压也很多,低压根本的逻辑是当低压零部件失效后,你能不能安全跑到维修点,把乘客送完,让维修点给你换掉,也里面要考虑执行冗余、计算冗余、低压、电压冗余还有通信冗余。
最后汇报一下底盘,我们觉得是滑板底盘是场景化造车的最佳品牌,随着车越来越无人化、越来越空间化,以后会有各种各样的车,适合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车型。这里面对我们而言,我们提供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的空间、提供更大的安全、提供更好的操控性,来帮助我们的伙伴更快地上市,然后来降低要求,小批量也能够减少投入。所以当前,我们面向新兴国家自主造车,我们面向的是RoboTaxi的正向设计,面向个性化小众的细分市场,面向传统车企想要去转型的,因为在规模化平台上现在竞争非常激烈,很难打,另外一条路是差异化、细分化的市场上再去打。
我的汇报就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