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更多
点赞
收藏
分享
问编辑
当前位置:
对话倍耐力全球CTO 汽车产业变革期轮胎供应商如何赋能
庞珅
庞珅
新闻稿 · 0浏览·2025-10-09 18:05 · 北京
关注

[汽车之家 行业] 国庆节前夕,在上海倍耐力总部,我们和倍耐力首席技术官Pierangelo Misani进行了一场对话,深入讨论了未来轮胎技术以及行业的发展,身为轮胎行业的领导者之一,倍耐力又是如何规划的。


汽车之家

倍耐力首席技术官Pierangelo Misani


Q1: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P Zero E这款新轮胎,它刚刚荣获金圆规奖(Compasso d’Oro Award),这是一个极具分量的奖项,除了采用可持续材料之外,这款产品还有哪些创新之处最令评审团印象深刻?

A1: 首先,我想表达我们的自豪——因为这是该协会历史上首次给一款轮胎产品颁奖。此前曾有汽车获奖,例如去年是法拉利的Purosangue(参数|询价),也有摩托车获得认可,但轮胎从未被授予此类荣誉,这次的获奖确实令我们感到惊喜。

至于为什么倍耐力轮胎最终能够获得这一奖项?源于今年在大阪举办的国际博览会的主题是“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在这一主题之下,组委会特别设立了一个关于“移动出行设计”的特别主题,共同探讨我们如何为社会构建更具前瞻性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

连接人们的生活、连接未来出行方式,正是我们获奖的核心原因。评审团高度认可了我们提出的“生态安全设计”理念——也就是说,我们在致力为未来出行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始终关注安全性。

正如您所指出的,这次获奖的意义远不止于倍耐力推出了首款在超高性能轮胎领域,采用超过55%生物基、天然或回收材料的产品。虽然这一点确实令评审团印象深刻,但更重要的是,这款轮胎在多个维度上实现了突破。

它是少数同时获得三项“A级标签”的轮胎产品:在可持续性方面,具备低滚阻性能;在安全性方面,湿地制动表现达到A级;在舒适性方面,噪音控制也获得A级认证。噪音控制不仅关乎车内乘坐体验,尤其对电动车驾驶者而言尤为重要,同时也关系到未来城市的环境质量——在未来的城市中,交通工具必须在不影响城市宁静的前提下运行。

最后但同样关键的是,作为一款工业设计产品,这款轮胎并非概念胎,而是真正面向市场、可供大众使用的量产产品。这正是评审团决定授予该奖项的核心理由之一。


汽车之家

先进的Cyber™轮胎


Q2: 这个问题是关于Cyber™轮胎。请问目前哪些车型搭载这款轮胎?我了解到其中既有超级跑车,也有高性能电动车。那么在不同车型上,Cyber™轮胎的调校是否会有所差异?是否会在技术参数或性能表现上做出相应的优化和区分?

A2: Cyber™技术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性能的提升,更是一系列功能性的革新。我不将它简单定义为 “性能” ,而是一个由传感器与核心算法共同驱动的智能系统。Cyber™轮胎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不仅仅依赖于轮胎内置的传感器,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算法和程序,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转化为可应用的功能。

同样的硬件——也就是嵌入轮胎的传感器——在不同车型上,通过算法的差异化处理,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在高端品牌如帕加尼Utopia等超级跑车上,Cyber™轮胎将更侧重于性能表现;而在高性能电动车上,则可能更强调能效管理与智能化体验。稍后我会进一步详细说明。

帕加尼是我们与博世签署联合开发协议后合作的首个项目。这不仅仅是传感器与算法的结合,更是将这一系统直接集成至车辆控制系统之中,由博世工程团队完成嵌入式开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轮胎解决方案。

当然,Cyber™轮胎所具备的功能核心在于对车辆动态的深度优化。对于帕加尼而言,驾驶动态是其品牌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将Cyber™轮胎系统接入了博世的ESP控制器,通过这一集成,显著提升了制动距离——这不仅是性能的体现,更是安全性的保障。同时,我们也优化了牵引力控制系统,再次强化了车辆的动态性能。整体而言,Cyber™轮胎在帕加尼等超高性能车型上的应用,主要聚焦于驾驶动态的全面提升,与其品牌定位高度契合。

当然,Cyber™轮胎的应用远不止于驾驶动态的优化。它还具备许多可拓展的智能功能。例如,通过对驾驶者驾驶风格的持续监测,我们可以向用户提供轮胎磨损率的实时反馈,这一功能更偏向于能效管理。因为轮胎磨损不仅是衡量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这不仅仅是向终端用户传达“轮胎磨损到什么程度”的信息,更为整车制造商提供了一个前瞻性的预警机制,帮助他们了解驾驶行为对轮胎寿命的影响。

深入研究表明,影响轮胎磨损的最关键因素,并非轮胎本身的设计,而是驾驶者的驾驶方式。因此,除了我们持续优化轮胎耐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减少颗粒排放的技术努力之外,Cyber™轮胎还能主动向“磨损的责任方”——也就是驾驶者——发出提醒,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驾驶风格将带来怎样的后果。

当然,Cyber™轮胎的功能不止于此。它可以实时检测每条轮胎所承受的载荷。想象一下,一辆SUV在空载与满载(例如后备厢装满行李)状态下,其车辆动态表现是完全不同的。通过这一功能,系统可以将数据反馈给车辆控制器,从而自动调节悬挂系统,以提升驾乘舒适性。这项功能尤其适用于电动车领域,而非传统的运动型车型。这只是Cyber™轮胎众多功能中的代表例子。


Q3: 在中国,电动车已占据超过40%的汽车市场份额。倍耐力在这个新兴市场,尤其是电动车市场,有哪些发展举措?

A3: 可以说,电动车市场毫无疑问是由中国引领的。如今,中国新车产量中,电动车的占比已达到甚至超过50%。欧洲市场也在跟进,电动车的发展趋势将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展,这不仅仅受限于法规的推动。幸运的是,倍耐力较早就意识到了这一趋势,并针对电动车的特殊需求,开发了相应的电动技术。

那么,电动车有哪些特殊性?它既有优势,也有挑战。先说挑战,电动车普遍较重,扭矩极高,高扭矩带来了极佳的驾驶体验,车辆加速性能媲美超级跑车。可与此同时,这种强劲的动力也会加剧轮胎的磨损。正如我之前所说,驾驶风格会直接影响轮胎的耐久性。如果车辆加速性能出色,驾驶者更倾向于频繁加速,这就对轮胎的承载能力和耐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的轮胎必须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载,并具备更强的耐磨性能。

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希望轮胎具备强大的承载能力,往往意味着其结构必须非常坚固。简单来说,就是“强结构”。但强结构往往意味着轮胎更厚重,滚动阻力也更高。

而倍耐力Elect™电动技术的核心理念,正是从轮廓设计、轮胎形状、材料选择到结构构造,全面优化,使轮胎既轻盈如普通轮胎,又能承载更高负载。与此同时,这种设计也带来了低滚动阻力的优势,有效缓解了电动车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续航里程。通常轮胎滚动阻力的降低与续航里程的提升之间的比例约为4:1。简单来说,滚动阻力每降低5%,电池续航里程可提升约1%。

也就是说,如果滚动阻力降低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可增加约7公里(以原始续航700公里为例)。仅通过一个参数——轮胎滚动阻力,就能实现如此显著的提升,这意义重大。我们曾收到来自宝马的反馈,当时我们为7系车型配备了A级滚动阻力认证的冬季轮胎后,他们表示电池续航在冬季条件下提升了超过35公里。得益于倍耐力电动技术,我们率先推出了具备高抓地力、适应低温环境的冬季轮胎,同时实现了A级滚动阻力认证。

谈到轮胎的磨损问题:电动车轮胎必须具备更低的磨损率,因为相比传统燃油车,电动车的轮胎磨损速度更快。它不仅要承载更大的负载,还要传递更高的扭矩,同时还需具备低滚动阻力,以延长电池续航里程。此外,它还必须保持静音性能——这是电动车的另一大优势。无论是车内乘客,还是车外行人,尤其是在未来智慧城市的场景中,低噪音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有这些性能要求,最终被整合进我们称之为Elect™的技术中。搭载Elect技术的轮胎时常还都会搭载PNCS™(噪音消除系统),进一步提升驾驶的静谧性。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我们的战略并不是为电动车单独打造一个产品线,而是开发出一项可广泛应用的技术——Elect™,适用于所有产品系列。无论是Cinturato、P Zero、Scorpion,冬季胎还是四季胎,Elect™技术都可以覆盖,满足消费者在不同轮胎类型上的多样化选择。


Q4: 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呈现了一个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从研发的角度,能不能分享一下,对中国市场的洞察,这个对倍耐力来说是不是意味着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倍耐力会如何把握这个机会?

A4: 中国在汽车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全球领先,尤其是在电动化与智能互联方面。幸运的是,倍耐力在中国拥有一支强大的本地研发团队,与中国主机厂紧密合作,使我们能够清晰洞察中国汽车行业当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刚才提到电动化与互联化。关于电动化,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应对方案——Elect™电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国各大汽车制造商的产品中。

但中国不仅在电动化创新方面处于前沿,同时也是全球对新技术响应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因此,产品的开发周期必须进一步缩短,性能需求也更加多元,尤其在舒适性方面,中国市场有着更高的期待。

而在数字化,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互联化”方面,倍耐力的答案是我们之前提到的Cyber™智能轮胎。这项技术能够将关键数据传输至车辆系统,不仅提升安全性,也优化车内驾乘体验。

目前,Cyber™智能轮胎已在欧洲高端车型中投入使用,包括帕加尼、迈凯伦,以及奥迪RS等车型。接下来,我们也将把这项技术引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


Q5: 倍耐力Cyber™智能化轮胎已和一些海外最顶尖的汽车品牌配套,但同时我们中国的本土品牌也在转型高端化,倍耐力现在或者未来有没有计划和中国本土品牌达成一些合作?

A5: 事实上,倍耐力已经在与中国的整车厂展开合作。我可以透露的是,我们已与博世达成协议,将Cyber™智能轮胎技术直接集成至整车的控制系统中。这意味着我们无需逐一与车企沟通适配问题,而是从控制器层面实现了技术整合。博世在今年7月底于上海举办了技术开放日,并带来了一辆搭载Cyber™技术的演示车。当天,几乎所有中国车企都参加了这个活动。

正如预期,中国车企的响应速度非常快。到8月底,我们已经开始与其中几家探讨具体的落地项目。我们非常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倍耐力Cyber™智能轮胎技术能够在中国市场正式落地并投入应用。


汽车之家

倍耐力为帕加尼Utopia定制的轮胎


Q6: 倍耐力跟主机厂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A6:我们在2024年与博世签署的协议是开放性的协议,因此我们并不局限于必须通过博世与整车厂合作。倍耐力也可以独立与整车厂直接开展合作。目前我们之所以与博世共同推进,是因为我们共同准备了这辆演示车。但实际上,倍耐力在全球范围内已经与一些潜在合作方直接建立了联系。

同时,这份协议的开放性也是双向的。博世也可以选择与其他轮胎制造商合作。之所以采取这种开放策略,是因为这项技术必须具备开放性,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我们不能只局限于那些倍耐力轮胎占有率为100%的车型,这项技术也必须适用于其他轮胎品牌。


Q7: 中国的汽车整车厂对轮胎的定制化要求越来越高,那么这个倍耐力是如何响应来自中国的更多、更快、更加细分的定制化需求?

A7: 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倍耐力的应对策略。首先我们充分发挥倍耐力在全球市场积累的深厚经验。以我们与整车厂合作为例,目前倍耐力的原配轮胎数量是最强竞争对手的一倍以上。这意味着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经验、更深入的主机厂洞察,也更具备应对定制化需求的能力。

但仅靠过去的经验还不够,要赢得未来,必须将经验与新工具结合,特别是数字化工具,也就是倍耐力所称的“虚拟仿真开发”能力。如今,倍耐力在轮胎与整车匹配的虚拟仿真技术方面,已被公认为行业领先。

我们也正在将这一能力全面引入中国的本地开发体系。例如,我们去年已在中国研发中心全面使用了驾驶模拟器。但这不仅仅是硬件的投入,更关键的是软件层面的专业能力与经验,才能真正实现轮胎性能与整车特性的精准匹配。

总结来说,倍耐力通过三大核心能力来响应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定制化需求:第一,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得益于我们在全球原配项目中的广泛参与;第二,高度灵活与快速响应——能够根据客户的细分需求迅速调整开发策略;第三,先进的研发技能——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不仅加快开发速度,还能优化性能表现,最大限度地减少性能之间的权衡,例如抓地力与耐磨性之间的平衡。


Q8: 目前及未来几年倍耐力在产品方面的发力方向是什么,以及倍耐力在数字化方面的应用情况。

A8: 产品线方面,随着汽车行业,尤其是中国市场的产品生命周期迭代较快,我们推出新产品的节奏也在加快。过去四年中,倍耐力的新产品发布数量相比前面四年翻了一倍。这不仅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使新技术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因为每一款新产品都承载着新的技术与更优的性能表现。

这一切的实现,并不是因为我们将产品研发团队的规模翻倍,而是因为我们,如您所提到的,深度应用了数字化技术。我们采用了虚拟开发、建模、虚拟仿真、车辆模拟器等手段,大幅缩短了研发周期。

最近,我们也开始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不仅仅是研发工具,更是管理工具,也是日常工作的辅助工具。我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工智能在过去几年中是如何应用于轮胎开发的。

如果说用于车辆模拟器的轮胎建模是基于有限元分析(FE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等物理模型,那么当我们进入配方和材料领域时,挑战就变得更加复杂和关键。请想象一下轮胎的复杂性:一个轮胎内部通常由至少10到11种不同的材料和化合物构成,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性能,比如胎侧、胎肩,胎面、胎圈、抗磨层、内衬、帘布等等。轮胎并不是只有一种化合物。我们通常只关注接触地面的那一层,但它只是组成轮胎的十种材料中的一种。

这些材料具有非线性特性,对温度极为敏感,在不同温度区间下性能变化显著。这意味着我们很难为这些材料建立一个准确的数学或物理模型。而且,仅仅建立模型还不够,关键在于如何制定材料配方——也就是如何通过一组成分和配比,实现所需的性能。

通过传统建模,我们可以得出某种化合物需要具备怎样的性能才能让轮胎达到预期表现。但如何制造出这种化合物?这就像制药行业一样:我们知道需要一种能缓解头痛的药物,但关键不是药物的作用原理,而是如何制造出这种药物——用哪些成分、以怎样的剂量,才能达到所需效果。

对我们而言,这意味着必须能够制定出精准的配方,才能实现性能目标。为此,我们高效地运用人工智能,来确定轮胎化合物的配方。我们拥有数百万条历史数据,涵盖了轮胎化合物的配方以及实验室测试结果,主要包括动态性能、滞后特性、模量等关键参数。我们在过去几年中积累了大量实验室数据,涵盖了化合物的开发过程,并根据此构建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我们利用这些数据对算法进行训练。如今,我们的配方工程师——也就是实际负责化合物开发的专家——已经开始使用这一算法来进一步缩短研发周期。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尝试开发超过2000种不同的配方,以更快速地寻找到最优化合物。例如,在全新的P Zero家族中,不仅有P Zero E,还有P Zero、P Zero R、P Zero RS等多个产品,这些轮胎的化合物都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完成了开发。

写在最后

从最新的轮胎产品到中国市场的研发再到AI在轮胎研发中的应用,这次和倍耐力首席技术官Pierangelo Misani的访谈,不仅是对轮胎领域的一次深度探索,更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科技改变未来的可能性。(图/倍耐力 编译/汽车之家 庞珅)

此文章为厂商供稿,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
点赞
收藏
分享
举报/纠错
2025/10/12 07: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