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更多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当前位置:
中国汽车产业海外扩张中政府能起的作用
盛元珺
原创 · 0浏览·2011-10-12 09:41
关注

[汽车之家 行业] 当自主品牌汽车从今年开始在国内市场急剧下滑,却在海外市场收获了一些惊喜时,中国的汽车产业走到了怎样的关口,下一步又该何去何从?目前很多企业看好的海外扩展战略存在哪些现实困境,又应当以何种方式推进?在第二届“全球汽车论坛”的专题讨论环节,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奇瑞汽车副总经理陆建辉、亚新科集团副总裁倪威、欧洲汽车证券分析师MaxWarburton就此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解读。

汽车之家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 支陆逊

海外扩张增速很快但仍处起步阶段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出口量从2002年的2万辆发展至峰值的68万辆,在去年也达到58万的出口量,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

在中国企业往外走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据奇瑞汽车副总经理陆建辉介绍,奇瑞从2001年进入海外出口市场开始,出口已经超过了十万辆,预计可在今年达到18万辆,并在巴西投资五亿美金,建立了年产15万辆轿车奇瑞全资子公司。

但在与会嘉宾看来,虽然中国本土企业在海外开拓市场的速度较快,但尚不值得惊喜,“因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之路还处于起步阶段”。

汽车之家

亚新科集团副总裁倪威认为,去年中国汽车出口58万辆,看上去数字不错,但与本地市场相比,则显得非常可怜。“2008年我们的出口占总销量的比重是6.1%,但我们现在并没有看到一个很好的比重上升,所以从百分比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不容乐观”,倪威说。

支陆逊表示,德国、日本、韩国等汽车生产大国的汽车产业国际化程度,可以从它的出口量到产量的对比,得到一个清晰的概念,“其中德国的汽车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75%,日本是65%,韩国为50%,甚至巴西都占20%以上,而我国去年全部出口量58万辆,约占整个产量的3%左右”。

支陆逊还认为,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主体太多,约500家汽车企业才出口58万辆,并分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影响了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市场的成色。

而分析机构GlobeOne的业务代表WalterJanson带来的一组数据也表明,在对巴西、中国等“金砖四国”进行调查发现,这几个国家的汽车产品质量并不是很高,但因为价格优势则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汽车之家


需改变价格竞争局面减少海外经营主体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陆建辉在会场抱怨,在海外出口时,更多时候是直面国内同行的恶性竞争,“当你在海外市场推出一款产品时,很快就有同行推出同质化但便宜得多的产品”。

汽车之家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陆建辉

欧洲汽车证券分析师MaxWarburton则指出,为了在国外成功,中国企业必须要有一种差异化的产品,而不仅限于价格。在他看来,中国所谓的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优势也不值一提,如韩国、日本的人力资源成本均要高于中国,但能在全球范围取得成功,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应该深思并借鉴的地方,“中国应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加快创新并强化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意识”。

支陆逊则透露,海外市场中本土企业的恶性竞争,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关注,出口秩序的不规范,带来的大量的国民福利流失,大量的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占,以及牺牲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我国政府将提高出口门槛,避免流动性过大的企业进入海外出口队伍。

支陆逊同时也希望通过市场力量,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以优化海外竞争的主体。“德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汽车整车企业有一百多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慢慢沉淀下来的也就是十多家。日本也一样,有大量汽车生产主体,也是通过不断的兼并重组,形成现在的几家”,支陆逊说。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举报/纠错
2025/8/14 13: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