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最早的合资企业在中国已经存在了近30年,目前,中国汽车产业中有30家合资的整车企业,62个品牌。相比自主,合资企业的品牌力、产销量等非常强大,但同时,产能、汽车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自主品牌扶持的更大期待,使得合资企业今后在中国市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话题让嘉宾们非常关注。
本届成都全球汽车论坛上,针对专题辩论会“合资企业何去何从”,到会嘉宾合资企业的代表东风有限副总裁、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和京现代总经理卢载万以及Intelligence Automotive Asia执行总经理Ashvin Chotai做了精彩的解读。
合资企业未来命运如何?
自主品牌可能对合资企业的强大有太多的担心,人们对合资企业今后的命运也各执一词,但站在中国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汽车全球化的角度,各位嘉宾有个共同的观点,就是今后合资企业的命运,将由消费者决定,而不是资本和属性说了算。
任勇回顾了中国汽车合资的历史,他说合资企业将中国汽车带上了全球化的平台,全球化背景不断加深,资本在企业里边的作用越来越小。因此,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这个企业发挥了什么作用,是不是一个模仿公民。
“合资企业的话语权是取决于它的价值,它是为中国消费者服务,他所做的贡献也是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任勇说,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面来看合资企业的过去、现代和未来,才是客观的。
卢载万则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的关系,他重点谈到了中国低端车市场的前景以及自主品牌市场的机会。卢载万说,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很低,未来的空间非常巨大,中国汽车产品也在向上走,他预测,即使中国汽车政策使得低端车市场萎缩,到2020年,销量也能达到千万辆的规模。因此,中国市场合资企业的作用不会有大幅度的变化,但处于领先的合资企业地位将更加巩固。
而Ashvin Chotai则认为,要谈合资企业的未来,就要看中国的未来。他认为有一个趋势,就是还没有更多地讨论合资企业接受监管系统的监管,以继续保持这样的结构。“虽然近年来中国市场变化很深刻,但许多合资企业表现很优异,不断扩大小车的规模,是因为合资企业的品牌非常好。”
50:50不是最佳结构但合资是合理的
对于合资企业过去、目前以及今后的股比,与会嘉宾也有精彩的分析。
任勇认为,合资企业发展到今天,大家都找到了合理性,虽然50对50是一个很不合理的企业架构,但是合资在中国市场存在,大家都是很清楚其对整个产业的贡献的。因此,未来合资企业需要去挖掘最大的机会,为消费者服务,去适应国家政策,保持优良的运行。
对此,卢载万的看法比较简单。他认为,尽管现代和北汽合资9年,但还处于“蜜月期”,还没想如何去延期,双方未来只会根据政策导向和客观环境去调节与应对。
Ashvin Chota则非常关心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的力量对比,同时他强调,中国对合资企业的监控不够多,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后,对自主企业将会产生很大压力,但是合资企业在出口和国际市场,他预测将应该会有更大的动作。
合资自主深挖中国市场
东风日产明年将推出自主品牌,由于本次辩论会是合资企业的话题,因此合资自主也成了与会嘉宾讨论的一个大话题。
任勇分析东风日产做自主品牌的理由时认为,中国这么大的上千万的乘用车市场,合资企业和本土企业都是为了挖掘市场满足消费者,合资自主也是洞察中国市场需求而做的。 “怎么样去满足消费者,然后消费者有什么样的需求,东风日产做这件事情,其实也是一个非常简单地出于对消费者对于商业机会的把握,完全没有什么其他政治的或者考虑更多的东西。”
Ashvin Chotai认为,合资自主最主要的是技术。“因为我们看当前的品牌是依靠上一代的技术,所以他们要小心地保护他们的技术,这个技术要卖到各地,同时他们又要延续他们的平台。但Ashvin Chotai 强调:“把这个平台传递过来再一次开发,这样就是一个很好的合资企业的品牌。”(文/汽车之家 盛元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