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深评] 2018年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在补贴退坡的大环境下,政策鼓励往高里程(根据里程分段调整补贴)、低耗能(百公里耗电)和高能量密度等参数的共同作用下,下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结构将“焕然一新”。总体来看,今年下半年个人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选到一些高里程、空间较为合适和性价比高的家用车型,主要集中于工况续航350-400公里紧凑级轿车和SUV车型。各大车企纷纷推出新车型,在补贴完全退坡之前,打开阶段性的市场之门。
●《深评问道》是什么?
《深评问道》是汽车之家首个面向行业端用户打造的节目,特约汽车行业资深从业者执笔,独家解析/揭秘行业大事件。除了热闹表象,我们更想向您呈现对事物本质、因果以及未来可能性的探究和思考。
本期行业评论员——朱玉龙,在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事多年的技术工程师,曾在上汽通用、LEAR、捷新动力等知名整车/零部件企业就职,对汽车技术的革新和发展有深入理解,充满探索热情。
一分钟快速浏览全文:
●上半年销量大涨,主要原因之一是微型电动车在补贴政策退坡前大力“甩货”。
●补贴新政下市场结构将发生变化,纯电动紧凑级车型竞技时代来临。
●续航400公里是纯电动车型未来重点争夺的区域,整体价格呈每百公里差异2万元的特点。
●合资车企对插电式混动车型的定价策略有变化,与传统燃油车的价差能接近平衡。
一、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回顾
2018年补贴新政于6月12日开始正式执行,临近新政执行前的一波冲量,5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9.2万辆,同比增长141%,逼近过去几年中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销量历史最高点(2017年12月销量9.62万辆)。整体来看,今年1-5月销量达28万辆,如此高的增长数据是在补贴缓冲阶段实现的。
具体分析,上半年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 微型车在补贴政策退坡前的甩货效应:工况续航里程为150公里左右的微型电动车,补贴基准由此前3.6万元,将减少1.1万元甚至更多。所以我们看到前5月市场的产品结构中,微型电动车是冲量主体,仅北汽EC180就占了4万台的销量,排在后面的如江淮iEV6E、奇瑞eQ1、江铃E200和知豆D2都达到了1万台以上。总体而言这个细分领域依旧占据了整个电动乘用车市场约60%份额。车型分化已成为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一大特点,几乎每家企业都推出了微型化产品,并且结合商业模式都能出不小的量。
小型化电动车相对更容易控制成本,占据价格优势。2017年已经迎来了一轮市场爆发,原本的领先厂商继续发力巩固优势,错失的厂商也补齐车型加入争夺。此外,汽车共享化趋势带动了微型及小型电动车的采购需求,目前共享汽车市场大部分新能源车型为微型车,因为购车成本低、实现盈利相对较快。但这个“一边倒”形势到今年6月上旬将告一段落,装载更多电池、续航更高、体积更大的车型将成为接下来的市场主力,将迎来“换道”增长。
2、插电式混动车型的需求增长:比亚迪和上汽两家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5月销量分别达到8175辆和6856辆,1-5月分别累计实现3.88万辆和2.3万辆的销量,同比均有大幅增长。这些车辆大部分集中于上海、深圳等限购城市,在当前的限购形势下,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能提供给消费者家庭用车更方便的选择。
插电式混动车型2017年在新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为19.2%,2018年1-5月占比提升至26.6%。虽然比不上纯电动车的增幅和量级,但是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已是第一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
小结:目前的市场销量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当前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发展的态势,纯电动车型在网约车、分时租赁和出租车里充当了电动出行的主力,但留给消费者选择的余地并不大。主要的核心问题还是续航相对较短,厂家并没有在家用的紧凑级及以上的车型提供更多的选择,购买微型车的用户更多的还是处于占牌的角度去考虑,并没有把它作为靠谱和实用的家庭用车。这个局面对于中国的新能源乘用车发展来说颇为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