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在2024中国汽车论坛同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战略合作伙伴汽车之家,特别策划【车界先锋】,邀请行业领军人物,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之道,本期嘉宾为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宋兆桓。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宋兆桓』
以下为对话实录(精编):
汽车之家:首先想问一下,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突破?这些技术又是如何帮助提高商用车的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的?
宋兆桓:首先我介绍一下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是吉利控股旗下第三大汽车集团,也是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集团。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跨越式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原创与自信是两把至关重要的钥匙,只有原创才能为中国汽车行业赢得尊重,只有原创才能让中国车企创造价值,只有原创才能让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全球。所以远程要用中国的技术理念、中国的产业优势、中国的商业模式去服务全球用户,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新能源商用车品牌。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坚持以研发为先导,打造科技远程。我们建立了中国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全球有2000人以上规模的研发团队,专注于商用车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开发,在乘用车技术基础上研发全新一代商用车产品是远程在技术研发的特色。
从技术路线来讲,我们现在锚定是“醇氢+电动”两大核心技术路线。醇氢就是以甲醇能源为核心,吉利在甲醇领域已经深耕了近20年,在此基础上,远程打造了醇氢电动特色战略技术路线,是中国唯一推出醇氢重卡、轻卡、小卡、客车的企业。我们发现甲醇作为车用燃料在各方面都具备优势,从经济性来讲,现在远程醇氢电动牵引车比传统柴油车每公里能省超过1块钱,按照干线物流车一年要跑10万公里来算,每年省10万块钱,经济性优势非常明显。我们去年冬天做了极寒测试,远程星瀚H醇氢电动牵引车满载49吨的情况下从漠河开到长春,仅靠一箱绿色甲醇就跑完了1341公里,百公里成本仅142.2元,体现了醇氢电动在使用成本、续航里程的全面优势,是寒区新能源技术路线最优解。
在环保性上,具体来讲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的重中之重我们认为是商用车的新能源转型,因为传统燃油商用车有“高能耗、高排放”这样双高的特点,一辆柴油重卡的污染物排放相当于306辆乘用车。虽然商用车在全部汽车保有量的占比不高,实际上传统商用车能耗、碳排、污染还是非常高的。现在我们的醇氢电动牵引车,较燃油车氮氧化物的排放物减少82%,一氧化碳减少88%,PM颗粒物减少98%,这个是在环保性的优势。
汽车之家:甲醇作为汽车燃料的技术在很多年前都有听到过,是不是更加适合商用车?
宋兆桓:吉利的甲醇技术是乘商并举的,在乘用车、商用车都有研发与应用。在贵阳,吉利打造了“贵阳模式”,甲醇出租车投运量全球第一,运营公司和司机都认可甲醇出租车在能耗、动力、成本等全面的表现。
我们认为,商用车是甲醇作为车用燃料的最佳载体,一方面商用车领域的新能源化更能体现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因为其生产工具的属性,新能源化可以切实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提升行业生产力的水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商用车使用的场景更复杂,单一的技术路线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汽车燃料的环保性、经济型往往是里程越长越明显,具备运营规模性的商用车也很好地契合这一特征。
在大庆,我们向当地公交公司交付了醇氢电动客车,效果非常好,续航里程长,尤其是东北地区冬天低温的环境,纯电动的车续航里程大幅衰减,醇氢电动的客车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对于乘客来说也更舒适,因为司机没有续航里程焦虑,在冬季也可以打开空调,给乘客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公共出行体验。所以我们说远程的醇氢电动,是新一代的电动汽车,有纯电动车的优势,也弥补了他的短板。
汽车之家:目前甲醇汽车的保有量是多少?它在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都已经很成熟?
宋兆桓:吉利已经投入运营超3万多辆甲醇汽车,行驶里程共计接近200亿公里,这是非常大的市场的验证的结果。
目前,甲醇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很成熟,生态建设都很完备,特别是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打造的醇氢生态科技,构建了醇、车、货、站、金融一体化的绿色甲醇运力生态,打通甲醇从制备、加注、车端应用、碳捕集等全产业链。在甲醇制备领域,颠覆了以往碳排放量较高的煤气化和天然气重整制备模式,打造出了新型绿色甲醇工艺。去年2月,全球首个10万吨级绿色甲醇制备工厂在安阳正式投产,是我国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甲醇工厂,每生产1吨甲醇可消纳1.375吨二氧化碳,标志着绿醇制备中国模式的诞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杭州亚运会的主火炬燃料使用的就由安阳甲醇工厂制备的绿色甲醇,助力打造历史上首次废碳再生、全链路零碳的亚运主火炬,担任主火炬燃料运输用车的是远程醇氢重卡,使用的燃料与主火炬同源,体现了醇氢生态全链路零碳的生动实践。
汽车之家:想再问一下,新能源商用车我们知道市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您是如何看待我们品牌的市场定位?以及您认为哪些因素是吸引客户的关键?
宋兆桓:再过10几天就是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成立的十周年,吉利在10年前就前瞻布局了新能源商用车的领域,打造了远程新能源商用车。远程是商用车中的新势力、新势力的商用车。经过十年的发展,远程致力于打造科技远程、生态远程,不仅是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第一个品牌,更是第一品牌,是行业内唯一一家连续三年市占率翻番,产品市占率超20%的企业。在商用车的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在不断提升,我们相信新能源商用车会不断迎来爆发,商用车的新能源已经是一个趋势。
在产品端,远程充分运用吉利在乘用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在此基础上打造商用车产品,依托研究院强大的研发技术积累,打造首个新能源商用车专属架构,引领行业进入架构造车新时代。在架构赋能下,远程产品在载货量以及续航里程等方面的表现显著提升,以远程最新打造的全球首款正向研发电动大VAN——远程超级VAN为例,不仅拥有13.2方的同级最大方量,同时通过多种电池与电驱系统的组合,实现最高560公里的续航,20分钟内即可补能300公里,充分保障了运营的效率和连续性。
对商用车用户来说,经济性始终是最关注的一个点。今年3月,远程率先提出“电比油赚”、“醇比油省”概念,吹响了新能源全面替代燃油的号角。通过车电分离、保值回购、远程官方认证二手车、低碳循环再制造的模式创新,为我们的用户打造“买、用、退、换”一体化用户服务生态。以远程轻卡为例,相同运营场景下年燃料成本较油车节省近30000元。通过车电分离有效降低用户能源、保险等多项目支出的同时,能大幅提高用户年收益,同等运营条件下比燃油车年多赚40000多元,让用户真正实现买的比油车低、还的比油车少、用的油车省、赚的比油车多。
汽车之家:政策端对于新能源商用车会有哪些影响,您认为大力推广新能源商用车的意义是什么?
宋兆桓:政策的推动是新能源商用车行业逐渐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共性。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整体发展,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已经由政策驱动转变为政策、产品的双轮驱动,这也是市场发展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
对于发展新能源商用车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面对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整个国家能源安全的问题,推广新能源商用车是势在必行。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商用车保有量少,却消耗了51%的车用汽柴油,产生了全部汽车二氧化碳的56%,排放了全部汽车PM污染物的80%。因此,发展新能源商用车是交通运输减碳的核心,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
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来讲,我国能源结构“富煤、少气、贫油”,石油对外依存度超72%,其中汽车就消耗了我国石油总量的70%,一定程度上来说,汽车的新能源化转型决定了我国能源安全能否最终实现。传统商用车是燃油消耗大户,推广新能源商用车,将成为促进我国社会能源结构转型,降低对外石油依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同时,发展新能源商用车也是符合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号召。我国当前的物流成本占全社会GDP的14%左右,而欧美日韩等国家只有6-8%,高昂的物流成本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之一。商用车行业的新能源化是我国发展绿色物流、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的战略需要。
汽车之家:新能源商用车现在市场的趋势怎么样?
宋兆桓:目前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不仅体现在市场规模与新能源渗透率上,也随着众多传统商用车企、新势力玩家入场,已经成为蓝海市场。
为什么远程能走在前面,因为我们有先发优势,很早布局了这条赛道,现在也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当然,如何面对竞争加剧是行业不可避免的话题,但打铁还需自身硬,以科技创新为源动力、以生态建设为护城河是远程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
汽车之家:商用车也是跟乘用车是一样的,新能源上半场,自动驾驶是下半场,远程在这一块的战略规划能不能介绍一下?
宋兆桓: 远程积极布局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像我之前提到的远程的研究院,有专门的团队来进行研发并提供更符合商用车使用场景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远程在2022年品牌日就打造吉利旗下首款无座舱汽车——远程星瀚无座舱重卡,可在港口、矿山、物流园区等特定使用场景实现智能驾驶的打通。当天,远程也发布了天地一体化系统,是全球首个全场景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前瞻地为行业勾勒出了未来发展大势。
特别是今年2月,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二个轨道面成功发射,目前已有20颗卫星在轨运行。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将为远程商用车带来全时全域的通信、定位能力,进化为具有星基感知的超级商用车,在智慧物流、应急救援、多式联运等领域实现更多应用落地。
卫星加持下,我们打造的远程观星运力平台可以真正实现“人车货站能”的全场景打通,根据用户需求,不仅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状态,提供智能化的车辆维护、补能、货源方案,还能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不断优化匹配物流方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全场景绿色智慧运力解决方案,真正地通过卫星技术更好地赋能我们用户的日常运营,做到科技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