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的续航在不同季节确实存在显著差异:
在冬季,气温较低,电池活性显著降低,导致续航里程大幅缩减。通常情况下,冬季续航会比官方宣传的减少 20% 至 30%,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减少一半以上。例如,Model Y 的官方宣传续航为 594 公里,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减少 104 公里。对于一些老旧车型或使用两三年的车辆,原本两天一充的情况可能会变成一天一充。
相比之下,春季和秋季的气温较为适宜,电池活性较高,因此续航表现较为理想。
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如果不开启空调制冷,电动汽车的续航表现依旧不错。例如,某款新能源汽车在夏季的续航可达到 170 多公里。
冬季续航缩短的原因主要在于低温导致电池活性降低,净放电率下降,电池容量受到影响。以三元锂电池为例,当温度为 25 摄氏度时,50 千瓦时的电量可以行驶 500 公里,而当温度降至 -20 摄氏度时,仅能输出 60% 左右的电量,续航里程相应衰减到 300 公里左右。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表现则更为糟糕。
此外,车内大功率电器的耗电激增也是冬季续航缩短的重要原因。例如,空调及电池加热系统会消耗大量动力电池能量。冬季车舱内加热和电池加温都需要消耗动力电池能量,PTC 加热器的能耗较高,而热泵空调虽然能降低能耗但会增加成本。另外,国内现行的 NEDC 标准相对理想化,与实际行驶状态存在较大偏差。
为了缓解冬季续航衰减,可以通过改变使用习惯来实现。首先,尽量使用慢充桩为电池补电,定期去 4S 店进行电池保养或用慢充将电池充至满电状态。不要将电池电量用到过低才补电,而是在剩余 20%-30% 时就进行充电。驾驶时尽量轻柔对待加速踏板,避免急加速,保持匀速行驶,车速控制在 60-80 公里/小时,并充分利用动能回收系统。
在汽车领域,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表现。那么,如何准确计算电池的能量密度呢?首先,要明确能量密度的定义。能量密度通常指的是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所储存的电能。对于电池来说,常见的有体积能量密度和
电动汽车的续航在未来几年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以奇瑞汽车为例,计划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装车,并在2027年实现量产。届时,整车的纯电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500公里。 同时,比亚迪也在积极研发,预计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其团队有望突破600瓦
电动汽车的实际续航可能会大打折扣,但通过一些省电技巧,可以让电动汽车的续航表现更加接近标称数据。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保持中偏低车速,匀速行驶。这里的中偏低车速大约为最高车速的1/4到1/3,即40-60公里每小时,这正好符合市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