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作为发动机中的核心部件,其设计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曲轴的高质量和高性能:
首先,曲轴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例如,选用40CrNiMoA等高强度材料,可以确保曲轴具有足够的韧性,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寿命。
在模锻型腔分模面设计方面,需要根据曲轴的外形结构和走势,沿曲柄外形曲面分模,以减少加工余块和加工量。这样的设计能够自然出模,简化了生产流程。
选择合适的产品基准同样重要。设计基准与加工基准保持一致,便于机加工定位中心,减少累计公差。这一步骤简化了后续的加工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数值模拟优化过程中,毛边槽设计需要特别注意。通过优化设计,水平方向不易充满的中部曲柄部分下模不增设桥部,只保留上模桥部。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提高曲轴的成型质量和效率。
在校正模具型腔设计时,选择两头主轴及连杆颈为校正部位,空出曲柄和其连接的轴颈。校正模收缩率为1.0%~1.2%,这一比例确保了曲轴的精确度和一致性。
在模锻成形过程中,先将卧键装在模具上并用销固定在630kJ对击锤锤头上。预热模具采用机油+石墨润滑,并使用天然气加热炉加热毛坯。充分保温后,迅速转移至预热模具中,先轻击再重击成形,并进行空冷处理。
热处理采用电阻炉正火,单层摆放锻件底部增加支架,防止变形。这样的处理方式确保了曲轴的表面质量、规格尺寸和组织性能。
最终获得的曲轴产品表面质量良好、规格尺寸精确、流线分布合理、组织性能优异、机械加工余量小、材料利用率高,产品合格率达100%。这一过程成功解决了分段锻造成形中的诸多技术难题,实现了简单的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性能稳定可靠,易于实现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在3D设计中,新建曲轴文件并将单位改为英制in。在YZ工作平面绘制草图并多次拉伸不同部位。在不同平面绘制草图并进行旋转、倒圆角、镜像、复制等操作,创建孔特征和圆柱体进行布尔运算,最终完成曲轴的3D设计。
不同类型发动机的曲轴设计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曲拐的数目、布置方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夹角上。 单缸发动机只有一个曲拐,工作时无法自我平衡,振动较大。因此,在设计时通常会增加平衡轴来缓冲振动。 双缸发动机则有多种型式,包括直列、V 型和
曲轴设计的最新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材料选择上,采用高强度钢和合金钢替代传统铸铁材料,以提升性能和使用寿命。这些新材料不仅能承受更高的应力,还能在极端条件下保持稳定。 制造工艺方面,利用三维打印技术进行数字制造,能使曲轴外形更
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对曲轴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特点,曲轴必须具备更高的性能和适应性。 首先,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曲轴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的特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