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发动机是一种独特的内燃机,与传统活塞式发动机截然不同。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三角转子在次摆线形缸体内旋转来实现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这四个行程。转子旋转一周做功三次,而普通活塞式发动机旋转两周才做功一次。
转子发动机的结构包括三角转子、前后端盖、次摆线形缸体、密封件和偏心输出轴等。在工作时,三角转子在缸体内的旋转以及缸体上进排气口的位置控制着进排气口的开闭。这种结构使得转子发动机拥有非常独特的动力输出方式。
转子发动机的优点十分突出,首先是功率密度超强。三角转子转一圈能完成点火三次,带动偏心轴转三圈,而活塞发动机曲轴转两圈才做功一次。因此,在相同排量下,转子发动机的功率可达活塞式发动机的两倍。此外,转子发动机结构稳定,能轻松获得超高转速,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便于布局。
然而,转子发动机也有明显的缺点。例如,缸体受热不均,进气、喷油在上半部分,点火、做功在中下方,长期运转会导致缸体因受热不均而形变和密封部件失效。此外,动态式的燃烧室导致燃烧效率差,使得油耗和排放出奇地差。
尽管转子发动机曾经在汽车等领域大放异彩,但由于其缺点带来的问题超过了优点带来的好处,因此没有得到大规模普及。例如,在环保方面,其排放不符合越来越严格的国际法规。而且,随着加工技术和工艺的提高,往复式活塞发动机也能获得超高转速和高功率,相比之下,转子发动机的优势不再明显。
汽车的发明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意义的过程,它涉及到多种思路和关键要素。要发明汽车,首先要有明确的动力来源思路。在汽车发展史上,早期人们尝试了多种动力形式。蒸汽动力是较早被应用于车辆驱动的,它利用水蒸气的能量推动机械运转。但蒸汽动力存在一些明
增程式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重量增加主要体现在内燃机及其相关组件上。为了缓解续航焦虑,增程式汽车额外配备了内燃机。这一新增的动力装置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同时与之相关的燃油系统、冷却系统等组件也会增加重量。这些新增部件在为车辆带来独特优势的同时,
摩托车的压缩比是指在燃烧过程中,气缸内气体被压缩前的容积与压缩后的容积之比。具体来说,它是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率。压缩比是衡量内燃机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 在汽油机中,压缩比通常在6-10之间。压缩比越大,发动机的功率也越大,但并不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