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间差速锁是汽车差速器的一种,其作用是使车轮在转弯时能够顺利地传递动力,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目前常见的差速锁主要有以下几种:强制锁止式、高摩擦自锁、爪式锁止、托森锁止和粘性联轴器。
强制锁止式差速锁是一种常见的差速锁,它在普通对称锥齿轮差速器上设置一个差速锁。这种差速锁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扭矩分配比高。但是操作起来相当不方便,一般都需要停车后才能进行操作。
高摩擦自锁型差速锁有摩擦片型和滑块凸轮型。摩擦片通过摩擦片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扭矩锁定差速器。这种差速锁结构简单,工作平稳,因此在轿车和轻型车中最为常见。
颚式差速锁常用于中型和重型卡车。
托森式差速器是一种新型的桥间差速器,采用蜗轮传动自锁的基本原理。鱼雷差速器结构紧凑,传递扭矩范围大且可调,广泛应用于全轮驱动汽车的中央差速器和后驱动桥的轮间差速器。
粘性联轴器是一种新型的差速器,它使用硅油作为扭矩传递的媒介。硅油具有高热膨胀系数。当两轴转速差过大时,硅油温度急剧上升,体积不断膨胀,推动摩擦片紧密结合。此时,粘性联轴器两端的驱动轴直接连为一体,即粘性联轴器被锁紧。
总之,不同类型的差速锁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汽车制造商在选择差速锁时需要综合考虑车辆的使用环境、行驶性能和成本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