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依据及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是根据明确的依据和标准进行的。伤残程度共划分为10级,从1级到10级,每级相差10%。

1级伤残的情况是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意识消失,各种活动均受限制而卧床,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2级伤残意味着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仅限于床上或椅上活动,不能工作,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3级伤残是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仅限于室内活动,明显职业受限,社会交往困难。

4级伤残指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仅限于居住范围内活动,职业种类受限,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5级伤残意味着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需要指导,仅限于就近活动,需要明显减轻工作,社会交往贫乏。

6级伤残是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能部分代偿,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各种活动降低,不能胜任原工作,社会交往狭窄。

7级伤残为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不能从事复杂工作,社会交往能力降低。

8级伤残是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远距离活动受限,能从事复杂工作但效率明显降低,社会交往受约束。

9级伤残是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10级伤残为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社会交往能力轻度受限。

在进行伤残评定时,必须由专业的鉴定机构根据客观检查来判断。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材料要齐全、充分、真实,这样才能有利于做出公平、公正、合理的鉴定。而且,造成人伤残的交通事故需在伤者康复后才能进行鉴定。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