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称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也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转眼之间,就到正月初十了,这天有什么习俗和禁忌?不清楚速了解。
正月初十的习俗
石头生日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人们把石头和丰收联系在一起,应该是从初十的十音化来。十与石同音。
挂花灯
初十挂花灯是南方某些地区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里挂上花灯,这也叫做“添丁灯”。希望家里快快添丁,如果在这一天家里刚好有孩子出生,那么就要在灯上写上孩子的名字,祈求孩子可以健康平安长大。
烤狮子火
在农村,流传正月初十“烤狮子火”的民俗,要在晚饭过后,在院子里燃烧一堆柴火,然后把家里的无法使用的旧扫帚、簸箕等扔进火中焚烧,一些人还会特意在火中放入柏树枝,发出“啪啪”的响声。
贺老鼠嫁女
在农耕时代,老百姓经常和老鼠打交道,防止老鼠盗取粮食,破坏庄稼,形成了两种习俗。
在民间活动中,一种是祭拜鼠神,和睦相处;另一种是消灭鼠患,消去破坏。自然出现了两种风俗,而大年初十,就是尊敬老鼠娶亲,希望新的一年不要糟蹋粮食,期盼作物丰收。
吃莜面
正月初十,内蒙古民间传说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吃莜面,庆祝老鼠娶亲,这样能保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个民间的传说一直延续至今,到了每年的正月初十,呼和浩特地区的人家一定要吃一顿莜面。内蒙古三件宝:莜面、山药、烂皮袄的俗语,可见莜面在内蒙古人心中的地位。
还有一些地区把莜面做成鱼形的莜面鱼鱼,“莜鱼”二字谐音“有鱼”,“年年莜鱼”取“年年有余”的意思。春节期间,一家人团圆,笑语满堂,大人孩子亲自动手搓鱼鱼,这本身是一种过年之乐,也是天伦之乐。
吃馍饼
馍饼是一种面食,圆圆的。老辈儿人说,正月初十,年已经接近尾声,吃圆圆的馍饼表示万事圆满,吃有馅儿的馍饼,有菜有肉,表示有财,财运旺盛,有肉吃,寓意新年生活富足。
吃芝麻糖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是不吉利的动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初十,正月初十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2023年正月初十黄历指南 农历一月初十,公历2023年1月31日,星期二。此日冲羊(癸未)煞东,宜解除、造畜稠、教牛马、针灸,余事勿取;忌结婚、嫁娶、动土、开池、安葬。星宿为觜宿,吉神宜趋不将、守日、要安,六曜为先负,十二神为除执位。 此
任何一个节日在饮食方面都是有讲究的,正月初十也不例外。这一天人们会吃莜面,了解其由来,对传承文化和提升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作用。 正月初十吃莜面的由来 在古代,正月初十被称为老鼠娶亲日,人们吃莜面是为了讨好鼠爷,祈求新年交好运。同时,这一天也
春节,历经千年传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中的习俗和活动都蕴含着深厚的意义。正月初十,人们在这一天挂灯笼、挂花灯,这一传统习俗对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初十的挂灯习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传宗接代、沿续香火的传统情结。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