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地区,芒种时节有晒虾皮的独特习俗。此时晒制的虾皮,被称为“芒种虾皮”,是一款以节气命名的海产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丰富的钙质和矿物质含量,远超普通虾皮,甚至超过大黄鱼、对虾和牛肉,被誉为“钙库”。食用芒种虾皮不仅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元素,还有助于补肾壮阳、理气开胃。
除了晒虾皮的习俗外,芒种节气还与许多民谚息息相关。例如,“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这句民谚,揭示了芒种时节气候变化的规律。在湖南、湖北等地,人们相信如果芒种期间天气炎热如火烧,那么到了夏至时节就会阴雨连绵。这种气候现象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经验总结。
另一句民谚“芒种到,狗伸舌,鸡张嘴”则形象地描绘了芒种节气到来后,天气逐渐炎热的景象。狗因为炎热而伸出舌头散热,鸡也热得张开嘴巴呼吸。这些生动的描绘不仅富有生活气息,也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
二十四节气中,芒种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时节。它标志着夏天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增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个时候,人们忙碌于田间地头,抢抓农时,进行耕种和移栽工作,以确保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雨热同期耕种繁忙 芒种时节,气温不
自然界的变幻莫测,总是令人着迷。在这不断的变化中,存在着一种显著的规律,它年复一年地循环,构成了我们熟知的四季更迭和二十四节气。古代的劳动者们在长时间的农耕实践中,敏锐地观察并总结出了这些规律,将其浓缩为朗朗上口的歌谣,便于人们传唱和记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文化的结晶,被申请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节气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代表着先辈的智慧和对农桑以及天气规律的总结。芒种是其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它象征着太阳黄经达到75°,每年公历的6月5-7日交节。芒种的含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