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即便不够刑事处罚,也可能被立案处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警在执法过程中若发现有醉驾嫌疑,会立即进行查处。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达到醉驾标准,即便情节较轻不够刑事处罚,交警部门也会立案处理,采取扣留驾驶证、罚款等措施。
一旦醉驾行为被立案,案件将进入行政处理流程,驾驶者需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这些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吊销驾驶证一定期限,以及处以罚款。根据具体情节,处罚措施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初次醉驾可能会被处以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如果驾驶者之前因酒驾被处罚,再次酒驾的,可能会被处以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同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此外,醉驾还可能引发民事赔偿责任,因醉驾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驾驶者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财产损失等。
即使醉驾未达到刑事处罚标准,仍会面临一系列后果。首先,驾驶者会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其次,会面临行政处罚,一般是罚款。从法律角度,这属于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酒驾的规定。虽然未触及刑事犯罪,但违法记录会留存,可能对个人的信用记录产生一定影响。
醉驾行为可能会被交警部门重点关注,后续若再有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会更严厉。此外,这一违法事实可能会被单位知晓,对个人在工作、职业发展等方面也可能产生潜在不利影响,比如可能影响一些需要良好驾驶记录的工作岗位的任职。
如果您对醉驾即便尚不够刑事处罚却被立案这一情况还有其他困惑,建议尽快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他们将为您提供精准详细的解答,帮您明晰各种情况及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