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的电池成本相较于部分同级别车型,例如蔚来ET7,要高出37%。
这主要是因为小米SU7采用了自研CTB一体化技术、电芯倒置技术,以及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二代麒麟电池等先进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虽然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性能,但也增加了制造成本。
在材料方面,小米SU7采用了固液混合电解质,这种材料虽然能够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但同时也增加了电芯的成本。根据数据,小米SU7的电芯成本比蔚来ET7高出32%。此外,散热系统方面,小米SU7拥有双大面冷却面积7.8m²,是行业标准的4倍,这无疑增加了散热系统的成本。在安全冗余方面,小米SU7采用了17层高压绝缘防护和165片气凝胶,成本占比高达28%,为电池安全提供了保障。
智能管控方面,小米SU7每秒监测800个信号,算法研发投入超过3亿,这些都成为了电池成本增加的因素。从续航成本来看,小米SU7每公里续航成本为0.84元,而蔚来ET7仅为0.61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小米SU7在电池方面的成本较高。然而,小米SU7在电池生命周期承诺上,承诺8年70万公里衰减小于20%,展现了其电池在耐用性方面的优势。
尽管小米SU7的电池成本较高,但其所采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确实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电池性能与安全保障。此外,小米自建电池工厂率达到了68%,试图掌控全产业链定价权,未来或许在成本控制上会有新的突破与优化。
总结来看,小米SU7与部分同级别车型相比,电池成本较高,这背后是诸多先进技术的支撑。尽管当前成本处于一定高位,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链布局的完善,其电池成本有望得到更好的控制与优化,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价值。
新能源电池箱成本占新能源汽车总成本的比例大致在10%-60%之间。这一比例并非固定值,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品牌和车型由于设计与定位不同,电池成本占比有显著差异。例如,三元锂电池成本较高,其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可能偏大;而磷酸铁锂电池则相对较低
小米SU7采用的电池供应商不同确实会导致成本的变化。首先,小米SU7的中低配车型采用的是成本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而顶配车型则采用了性能更优但成本更高的三元锂电池。这种电池选择策略与成本控制密切相关。 小米SU7的标准版车型电池由弗迪刀片电池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目前的成本相对较高,但随着技术进步和量产规模的扩大,未来有望降低。该电池采用了创新材料和技术,提升了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但由于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成本有所增加。 然而,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在正负极材料方面与现有材料有较高的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