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电动汽车在低温下为什么没电更快?

2025-07-25 09:49 发布

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没电速度更快,主要原因是低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低温会导致电池内部阳极和阴极活性材料发生变化,从而降低电池容量。同时,低温还会影响电池的导电性能,进一步降低电池容量。此外,低温会使电解液变得粘稠,阻碍锂离子的传输,导致电荷转移阻抗增加,使电量消耗加快。

从具体原理来看,锂离子电池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间移动来储存和释放电能。然而,低温会使锂离子在正负极内部的扩散速度下降,难以高效完成电能转化过程。同时,低温使得电解液变得粘稠,给锂离子的“行动”设置了重重阻碍,使它们在电解液中传输变得困难,从而严重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导致电量更快地流失。

美国汽车协会(AAA)曾对多款电动汽车进行低温测试,结果显示,当温度下降到约零下6摄氏度时,电动车的平均行驶里程减少了41%。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低温对电动汽车电量消耗的巨大影响。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三元聚合物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在面对低温环境时,都难以避免地会出现电池性能衰减的情况。

一般来说,15-26℃的环境对电池最为适宜,一旦温度降低,电池内部电解液的“活力”就会大打折扣。除了电池自身性能变化,在低温环境下,车内供暖等设备的使用也会增加电量的消耗。为了保持车内适宜的温度,车辆需要耗费额外的电能,这无疑进一步加快了电量的流失速度。

综上所述,无论是电池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还是低温环境下车辆额外的电能需求,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导致了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没电的速度更快。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