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这款车型,从防撞梁等细节处着手,为大家揭示答案:
首先,来看看其车身的铝合金蒙皮构造。不同于国产奔驰车型普遍采用的钢板蒙皮,这款进口大G的多个部分,包括引擎盖、四个车门、后尾箱门以及前翼子板,均采用了轻质的铝合金材料,其余部分则使用普通钢材。这种设计不仅减轻了车身重量,还提高了整车的抗腐蚀性能。
接下来,我们聚焦于前防撞梁的设计。在卸下前保险杠后,我们发现这款豪车的前防撞梁并非想象中的铝合金材质,而是由两片钢板组成。这一发现颇令人意外。从与纵梁的连接位置来看,这个所谓的“防撞梁”更像是一个车架前端的连接件,其钢板厚度为2.8毫米,覆盖车头的面积约为57.46%。
在“防撞梁”与前保险杠之间,设有一个泡沫导风罩,这一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然而,这款车型并未配备前吸能盒。这意味着任何碰撞力都将直接传递到大梁上,虽然这样的设计使得一般车辆难以与之抗衡,但在发生碰撞时,车辆自身可能会遭受严重损伤。
ACC雷达被直接安装在水箱框架外延的钢板支架上,这显示出该车型在设计之初可能并未充分考虑ACC雷达的集成,而是选择了后期加装的方式。这与我们之前拆解的其他奔驰车型将ACC雷达置于车标后的设计截然不同,因此可以推测,这款车型可能基于一个较为老旧的平台打造。
此外,我们在水箱框架上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小装置——水位传感器。当车辆通过涉水路段时,这个传感器能够感知到水位的存在,并自动关闭车头的进气口,转而通过发动机舱内位置更高的气口进行进气。这套专门为越野场景开发的系统,显著提升了车辆的涉水深度。在拆开后保险杠后,我们发现车身后部缺乏任何形式的缓冲保护机构。这意味着即使是轻微的碰撞也可能直接损伤到车身和尾门。
如果车身变形严重,甚至可能需要进行切割和焊接修复,从而将车辆变为一辆事故车。此外,铝合金尾门上还装有备胎,轻微的碰撞就可能导致尾门和后挡风玻璃需要更换,维修费用往往高达六位数以上。车尾纵梁上坚固地焊接有一个拖车钩,采用三角形固定方式,显示出极高的稳定性。同时,车尾横梁中央还预留了房车拖钩的安装位置。这些设计细节表明,这款源于军车的大G更注重的是坚固耐用性,而非一般民用车所强调的行人保护或损失降低。
奔驰G级在欧洲进行的碰撞测试中虽然获得了五星评价,但总体分数并不高,尤其是对行人的保护表现欠佳。因此,这款奔驰G级的防撞梁设计显然不能与传统民用车型相提并论。它既缺乏带有吸能盒的前防撞梁,也没有后防撞梁的配置,取而代之的是粗壮的车架和拖车钩。
这些设计元素无不彰显出它作为一款专业越野车或军车的本质属性——结实、耐用以及卓越的通过性。至于外观是否容易受损、维修费用是否高昂以及是否会对行人构成威胁等问题,显然并不在这款车型的设计考虑范畴之内。因此,无论是在步行还是驾车时,遇到大G最好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
开车莫撞比亚迪,过弯莫欺雪铁龙,这句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成为经典段子。为什么不能撞比亚迪?因为比亚迪的车辆结构确实非常硬,被誉为“公路坦克”。这是否意味着比亚迪全系车型的安全性都非常好呢?从低速碰撞的表现来看,比亚迪确实有不俗的成绩。例如,
前防撞梁的拆解结果显示,国产宝马3系的前防撞梁由铝合金制成,宽度和覆盖面积都表现不错,可以保护水箱和悬架,但其厚度仅为1.9毫米,这是目前所有铝合金防撞梁中最薄的一根。宝马3系的行人保护泡沫也很到位,确保了碰撞时的行人安全。然而,令人意外的
在汽车的安全配置中,车门防撞梁常常被提及。很多人好奇,车门防撞梁的数量到底会不会对车辆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就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车门防撞梁的作用。车门防撞梁主要是在车辆受到侧面撞击时,通过自身的变形来吸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