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与长头卡车之争在60年前的德国就已经发生了。当时,梅赛德斯-奔驰以一种折中的“短鼻子”车型,成就了一段辉煌历史:
这种车型在国际市场非常成功,这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国际化战略非常重要。
1959年3月5日,梅赛德斯-奔驰推出了L322、L327和L337三款“短鼻子”卡车。前两款属于中型卡车,它们在曼海姆工厂生产;而带有大约300mm长发动机罩的L337属于重型卡车,由加格瑙工厂生产。这种短鼻子卡车的设计借鉴了当时梅赛德斯-奔驰轿车的底盘-车身结构风格元素,前部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圆形短发动机罩。这种设计成为了长头车型和平头卡车之间的最佳折衷选择。
短鼻子卡车的设计不仅使其在国际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还满足了法规要求和客户的需求。1956年,德国交通部长Hans-Christoph Seebohm推行了新的道路交通法规,限制了卡车和挂车的总长度和允许的车辆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梅赛德斯-奔驰推出了LP333平头车型,巧妙地利用了牵引车辆重量的规定,使得车辆总质量达到了16吨,有效载荷超过20吨。
短鼻子卡车的驾驶室内噪音和热量较小,发动机更便于维护,驾驶员和副驾驶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第三个座位。这些优点使得短鼻子卡车在当时非常受欢迎。据统计,最成功的短鼻子车型是322型,1963年被重新命名为1113,数字序列代表允许车辆总质量为11吨和发动机功率为96千瓦。
从1959年至1969年间,短鼻子卡车的生产量超过6万辆,而平头版卡车的生产量不到16,000辆。在20世纪90年代末,短鼻子卡车的总生产量接近100万辆。
总的来说,商用车的技术路线最终是由法规标准和客户实际需求决定的。在中国市场,关于发展长头与平头卡车的路线争论也一直在进行。60年前发生在德国的这段故事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奔驰OM473LA.6发动机是奔驰旗下的重要动力装置,专为卡车和商用车设计。它适用于多个奔驰车型,包括1228(970)、1328(970)、1528(970)、1828(950)、2528(952/953)、2628(952/953)、8
是的,卡车奔驰标志确实是奔驰。根据汽车之家的资料,奔驰卡车包括了多个系列,如Actros系列、Axor系列、Atego系列、Econic低入口系列、Unimog系列、Zetros系列等,这些卡车都采用了奔驰的标志。 奔驰卡车以其卓越的性能和
中国为何与斯太尔公司合作制造第二代卡车?这背后有着历史的渊源和现实的需求。1886年7月3日,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奔驰在曼海姆开始制作和出售第一辆奔驰专利汽车。中国与德国的合作历史悠久,从清末开始,中国便对德国商品产生了高度的好感,这主要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