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电动山地车骑行:短途有何优势,长途又面临哪些挑战?

2025-08-17 15:43 发布

短距离骑行的优势在于,电池规格为36V10A,电机功率为250W。

在与驴友骑行15-10公里的比赛中,我尝试使用40码的公路车甩开他们,但结果却相反,他们轻松超越了我。即使我花费了1000多元购买这款车,但在速度上却无法匹敌公路车。考虑到升级电机,将功率提升到350W-500W,不仅需要更换控制器,还会降低电池续航能力。

相比之下,250W的电机更为省电。电动车的助力主要体现在上坡时,而速度则更多取决于骑行者本身。如果追求速度,购买一辆优质入门级公路车可能更加合适。然而,当骑行距离为20-80公里时,我常常选择骑50公里左右的距离。

无论怎么骑,我都能够轻松跟上大部队,这是因为人力与电动的混合骑行方式使我保持充沛的体力。此外,我还购买了一个36V转5V的USB转换器,为电筒、手机、MP3和音箱提供电力支持,这使得我的骑行体验更加卓越。

然而,当骑行距离超过150公里时,这款车的表现就相对较差了。因为能够骑行长途的驴友们体力都相当出色,他们比我这个电动车骑行者要强得多。在纯电动模式下,这款车只能以中速行驶大约40公里左右。如果以最大速度骑行,那么一个小时左右电池就会耗尽。

当电池耗尽时,虽然仍然可以骑行,但如果体力不佳,可能会逐渐被其他骑行者甩开。遇到大上坡时,没电的电动车骑行者会比其他骑行者更加吃力。为了解决长途骑行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考虑携带多块备用电池,但锂电池的价格相对较高,一个电池就需要800-900元左右。

购买三块电池就需要花费2-3千元,这价格其实已经足够购买一辆新的山地车了。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且不介意花费的话,改装电动山地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在相同的体力条件下跑得更远更轻松。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全程电动骑行的话,就失去了骑车锻炼的意义了。这种混合动力车虽然无法与专业级别的车辆相媲美,但其独特的混合动力设计在长途骑行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近期,我深入研究了电动山地车,发现了一款采用中置式电机的设计。这种设计独特之处在于其传动方式,即中轴离合传动。在不使用电力骑行时,它与普通山地车无异,感受不到磁阻感。而一旦加电,它便拥有5档可控的动力输出,且动力强劲。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设计源自博菲利的专利,但市场上又出现了一款恪莱博的中置电机山地车,同样引人注目。

在体验过程中,我产生了疑问:为何加入助力骑行后,效果反而不如不加助力的情况?是因为电机功率不足,还是车子自重增加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进一步探索了中轴助力器的原理。它能够在踏板转动时检测到助力需求,并传给控制器加电驱动电机。

这种混合骑行模式相较于持续加油门更为省电。然而,即使采用了助力器,车辆性能仍然未能超越纯山地车,这让我深思:是车重的问题,还是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最近,我又了解到两款新山地车——恪莱博和博菲力的电机设计与蹬盘已实现一体化。电机小巧且内置离合,使得在不加电时骑行体验与普通山地车无异。这样的配置无疑提升了车辆的性能,但真正的原因还需进一步探究。

电动山地车的速度维持在30-40公里每小时即可,确保骑行安全,毕竟其刹车系统是按照自行车速度设计的。值得注意的是,电机与电池的重量也是考量因素之一,若电机重约5公斤,电池重5公斤,这无疑增加了车辆的负担。相较之下,一辆普通的山地车重量大约在14公斤左右,更为轻便。

为了增加续航能力,配备48V电机和48V20安时电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满足远距离骑行的需求。同时,不同电压的电机在同功率下,其里程会有所差异。然而,单纯依靠电动驱动跑长途可能会面临复杂路面的挑战,加之长途装备的重量,车重将进一步增加。此外,小功率电机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热,电阻增加后会导致耗电量上升。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