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铝车身除了耐腐蚀性和车身重量轻的优点之外,再无其他显著优点。它更像是车企提升产品售价的借口。
以奥迪R8为例,这辆价值200万的豪华跑车在与雪佛兰景程碰撞时,全铝车身的缺点暴露无遗,导致驾驶舱彻底崩溃,车内乘客无一幸免。
全铝车身虽然刚性强,但其抗拉和抗剪能力却远不如合金钢板,韧性也较差。在与景程碰撞过程中,由于受力超过了铝合金的极限,导致全铝车身溃缩,这充分说明了全铝车身在高强度碰撞中的脆弱性。
此外,全铝车身还存在两个显著缺点:一是售价较高,二是修复能力差。例如,捷豹F-TYPE在一次车祸中表现出极差的安全性,受损件通常无法修复,只能更换,有时维修费用甚至超过车辆本身的价值,导致车辆只能报废。
尽管全铝车身具有抗腐蚀性和轻量化的优势,但这些优点已经不再是车企的主要卖点。以凯迪拉克CT6为例,其车身结构不再是全铝,而是采用混合式车体,主要结构件使用高强度合金钢,以提高车身的韧性和安全性。
总结来说,全铝车身的概念已经被偷换了。现在的全铝车身更多是一个营销卖点,而真正能保护驾驶员的核心部件仍然是高强度合金钢。即使十年前的奥迪、奔驰、捷豹和凯迪拉克等品牌曾广泛使用全铝车身,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安全性的重视,这些品牌现在都更倾向于使用混合式车体,以提高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能。
宝马5系并未采用全铝车身,而是采用了钢铝混合结构。尽管铝合金能够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带来诸多优势,但其成本较高,因此宝马5系并未全面应用。全铝车身主要是指车身结构主要由铝合金材料构成。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部分汽车制造商为降低汽车重量,
宝马5系并没有采用全铝车身,而是采用了钢铝混合结构。在汽车行业,全铝车身以其轻量化特性而备受青睐,但其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广泛应用。 全铝车身是指以铝合金为主体材料的车身结构。在高端车型如宝马5系和6系中,全铝车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铝合金材料具
前两天我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非承载式车身是不是一定比承载式车身更安全?很多人认为非承载式车身因为有一根大梁,所以会更安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之间究竟有何不同,它们各自又有哪些优缺点呢? 首先,非承载式车身由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