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是指在某个公司或行业呈现垄断或有垄断趋势的情况下,政府或国际组织采取干预措施,以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在国内汽车行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垄断嫌疑:
反进口车价格暴利:进口车通过“总代理制”掌控了绝对的话语权,可以自由选择经销商,并对经销商的经销行为进行规划。因此,总经销商在车辆价格制定、车型数量敲定、售后维修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
反零部件垄断:近年来,经销商的经营利润越来越多地来自零部件和售后维修服务。所谓的“零整比”是指一辆车全部零配件的价格总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通过这个系数,可以判断一辆车后期维修保养的成本高低,进而了解各品牌、各车型之间维修成本的差异。
汽车垄断问题主要体现在外资豪车品牌上,与外资汽车领先的市场地位密切相关。进口汽车部分,定价权更是在外资品牌手中,海内外同款汽车价格差异巨大。例如,3.0L汽油版路虎揽胜在美国的售价为88545美元,而在中国4S店这款车超过170万。进口运费、保险以及仓储费3万元,再加上进口税费38万,这款车税后应当为95万,所以170万与95万之间的75万差价绝大部分由代理商拿走。
因此,反垄断措施主要针对高档汽车品牌的行业垄断行为,这些行为导致了高额利润的获取。这种反垄断行为通常由政府发起,具有行政干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