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测速是一种用于检测机动车通过两个相邻测速监控点之间的路段平均速度的方法。这种测速方式通过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实现。在同一路段上,通常会设置两个相邻的监控点,通过记录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来判断车辆是否超速违章。
区间测速的计算方法是区间速度等于区间距离除以行驶时间。例如,某高速路段两个测速点之间的距离是20公里,该路段限速每小时120公里。如果用10分钟或更长时间跑完这段路程,那么平均下来的区间时速就低于120公里,说明没有超速;如果在10分钟之内跑完,那么就认定为超速。当看到路旁有区间测速的标志时,将车速降到限定速度,在限定时速内行驶即可安全通过。
如果开车时在测速起点超速了,那么在测速路段就需要尽可能地将平均时速控制在额定时速之下行驶。到达测速终点时,只要计算得出的平均时速不超过额定时速,就不会被判定为超速。限速标准的设定是为了保证道路安全,因为各种路面情况复杂多变,控制行车速度等于把握住了生命的保障。
区间测速是指检测机动车通过两个相邻的监控点之间的路段的平均速度的方法。通过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监控点,利用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其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如果该路段限速为每小时120公里,车辆需用至少5分钟的时间才能跑完10公
开车的朋友都知道,高速上有一个叫区间测速的设备,有些朋友可能还在区间测速上吃过罚单。但是,只有很少的朋友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区间测速,希望对你路上开车有所帮助。 什么是区间测速?区间测速是指在同一路段设置两个相邻的测速
高速移动测速主要通过区间测速、雷达微波测速、地磁感应线圈测速和监控视频测速等多种方式实现。 首先,区间测速是一种常用的测速方式,它在同一路段上选择一段测试区域,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通过计算车辆经过A-B点的时间来判断是否超速。这种测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