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

2025-09-05 16:31 发布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如下: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是一种负温度系数电阻计(NTC),内部采用半导体热敏电阻。当温度升高时,电阻值会下降,反之亦然。发动机控制模块(DME)会测量其电压值,根据电压值计算电阻大小,从而推算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有两个引脚,PIN1为信号线,PIN2为搭铁线。冷却液温度越高,传感器的电阻值越低;冷却液温度越低,电阻值越高。

当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发动机控制模块会记录故障代码。这会导致发动机无法准确计算喷油量,进而出现抖动或冒黑烟等现象,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冷却液温度传感器通常安装在发动机机体或汽缸盖上,直接接触冷却液,用于检测发动机循环工作时冷却液的温度,并将检测结果传输给电控单元以修正喷油量。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两根导线与电控单元相连,采用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制成。当水温温度较低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会变得较大,电控单元根据这个信号,相应地增加喷油量。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在汽车负载过大、缺水、点火时间不对、风扇不转等故障导致冷却液温度过高时,确保发动机机体温度不会上升到危险水平。仪表系统中的冷却液温度表利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检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让驾驶员能够直观地看出冷却液在任何工况下的温度,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