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池热管理设计中,热管理设计流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客户输入的冷却要求明确指出,在高温环境下,无论是告诉工况、爬坡工况还是快充工况,电池温度都不允许超过45摄氏度。此外,低温环境下的加热要求也非常关键,例如在-20摄氏度和-30摄氏度的环境中,分别需要在30分钟和50分钟内将电池加热到0摄氏度。这些要求对于确保电池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发热功率的估算也是热管理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池开路电压、电流和负载电势,可以计算出电池的发热功率。根据Thomas和Newman的研究,混合热可以忽略不计,公式简化为仅考虑不可逆内阻热和可逆熵热。然而,由于内阻在不同SOC、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会有所变化,需要确定这些条件下的内阻值,以便准确估算发热功率。
热管理初步设计主要包括导热和散热两个方面。导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考虑其导热性能、密度、阻燃性能、绝缘性能、热稳定性、压缩回弹性、拉伸和耐磨性能、粘接性、使用温度和耐久性等因素。石墨片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小电池组的最大温差,提高均温效果。
散热仿真分析是热管理设计的另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流场和温度流场仿真,可以了解不同工况下的压力情况、速度情况、流量情况和温度情况。实验验证是确保热管理设计有效的必要步骤,通过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优化方案。
隔热保温设计在电池系统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采用液冷系统的情况下,箱体隔热设计尤为重要。隔热保温材料的选择也非常关键,例如泡棉、绒毛毯、二氧化硅气凝胶、发泡硅胶、成瓷隔热片、石墨烯隔热等材料,能够有效保持系统内部温度,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电池热管理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包括发热功率的估算、导热材料的选择、散热仿真分析和隔热保温设计。这些步骤相互配合,可以确保电池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纯电动汽车也需要冷却液吗?这个问题在新能源汽车逐渐普及的过程中,不少人都会产生疑问。不同于内燃机车,电动汽车主要依靠电池存储能量,并通过电动机直接驱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像内燃机那样的热机工作,所以直接从字面上看,似乎不需要冷却液。然而,事实
电池热管理的分类中,主要的散热方式包括自然冷却、风冷、液冷和直冷。这些冷却方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电池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从而达到电池模组维持最佳工作状态的目标。电池热管理具有散热、预热和温度均衡的主要功能。 自然冷却是一种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散热
特斯拉公司研发的Roadster纯电动汽车采用了先进的液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确保电池组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这款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由6831节18650型锂离子电池组成,每69节并联为一组,再将9组串联成一层,最后堆叠11层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