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交通肇事逃逸是什么,如何判决

2025-09-20 13:08 发布

交通肇事逃逸指的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这不仅包括行为人从现场逃离,还包括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行为。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是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行为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即使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若逃避责任查清认定,同样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如果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这些人将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具体刑罚取决于事故的具体情况,包括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财产损失情况,以及肇事者是否有其他特别恶劣的行为。如果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且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或者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且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均构成交通肇事罪。

对于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如果存在酒后驾驶、吸食毒品后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明知车辆安全装置不全或失灵而驾驶、明知车辆无牌证或已报废而驾驶、严重超载驾驶等情形,也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逃逸的判决,依据事故具体情况,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和情节,依法作出判决。如果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可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判决将根据行为人所犯罪行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具有其他从重或者从轻处罚的情节来决定。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