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的出海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2020年之前,一直处在打基础阶段,出口量多年维持在百万辆左右。从2021年开始,中国汽车出口量开始暴增,三年内分别达到219万辆、340万辆和522万辆,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冠军。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份,中国乘用车出口量达到了224.7万辆,同比增长33%。按照这个速度,2024年全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量有望逼近700万辆。目前,6月份的数据尚未公布,但根据1-5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整体的发展趋势。这些出口车型中的佼佼者,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前10名中,奇瑞品牌占了3席,分别是瑞虎7和欧萌达。瑞虎7和欧萌达在1-5月份的出口量分别为7.87万辆和6.86万辆,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451.74%和252.19%。奇瑞是海外销量占比最高的国产品牌,2024年6月份销量达到了20万辆,其中9.7万辆都是出口,占比接近一半。然而,瑞虎7和欧萌达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并不强劲,但在海外市场的需求却相当旺盛,因此成为国产品牌出海的主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奇瑞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销量,绝大部分都是由传统燃油车贡献,随着海外市场新能源车型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奇瑞的产品结构需要及时调整。
吉利缤越在1-5月份出口量达到了5.63万辆,同比增长62.56%。这款车在国内市场表现不算强势,但在东南亚、俄罗斯等海外市场上却颇受欢迎。这主要归因于其强大的竞争力,尽管在国内市场上已经被挤出月销万辆俱乐部,逐渐退出吉利的主力阵容。然而,这种情况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与海外汽车市场的走势已经出现分化,中国市场转型太快,那些被国内消费者看不上的燃油车,在海外市场依然能够取得巨大成功。
排在第四、第五名的是名爵ZS和名爵3。名爵ZS和名爵3在1-5月份的出口量分别为4.68万辆和4.24万辆,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80.81%和480.81%。主要销往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而奇瑞和吉利等厂商则更倾向于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这主要因为MG品牌是上汽从英国收购而来,在欧洲消费者中间的接受度很高。此外,名爵自身的产品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比较容易走量。
比亚迪宋PLUS在国内是比亚迪主力车型,在海外市场也表现出色。1-5月份出口量达到了4.08万辆,同比增长698.96%。这说明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前期铺垫工作已经逐渐发挥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欧盟市场上的新能源转型有放缓迹象,而欧盟官方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可能会对比亚迪出口造成一定冲击。
吉利旗下的低端车型帝豪在1-5月份出口量达到了3.82万辆,同比增长167.53%。吉利帝豪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的策略是一致的,都是靠较低的售价去吸引用户,然后用低价高配来积累口碑。长城也是中国厂商出口的主力,1-5月份长城旗下哈弗初恋累计出口量为3.44万辆,同比增长44.21%。哈弗初恋在国内市场已经停产多年,但在海外市场却表现出色,以“JOLION”的名字畅销。
排在第十名的是比亚迪旗下的海豹,1-5月份出口量达到了2.85万辆,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4680.31%。这首先说明,比亚迪此前并没有进行海外布局,起点较低,因此才会有这么恐怖的增长率。实际上,比亚迪2024年1-6月份出口量达到了8.1万辆,同比增长了10.6倍。这证明了比亚迪旗下车型在海外的竞争力较强,从长远来看,它有可能成长为世界级汽车厂商。
从整体来看,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形势喜人,但也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奇瑞汽车1-6月份出口量超过了50万辆,全年有望突破100万辆,但与丰田等厂商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此外,中国汽车厂商出海还可能遇到一些场外因素的干扰,例如欧盟、土耳其、美国等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以及印度、阿根廷等国政局变化带来的冲击。尽管中国厂商普遍缺乏海外市场运营经验,但从长期来看,技术、价格都占有优势的中国汽车,将会在出口方面做出更大成绩,目前的成绩,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
中国汽车出口实现了跨越式突破,并跻身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得益于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问鼎全球。越来越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车企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积极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 据中汽协整理的海关总
根据伊拉克未来经济研究与咨询基金会的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直接出口到伊拉克的汽车数量大幅增长至18,000辆,同比增长了71.4%,而2024年上半年的出口数量仅为10,500辆。 与此同时,日本直接出口到伊拉克的汽车数量约为12,0
中国汽车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色,尤其在一些关键国家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最近的数据,中国汽车出口量最高的国家是俄罗斯,在3月份出口了约5.89万辆。这一数字表明,中国汽车已经逐步在俄罗斯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且开始占据该国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