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的一些使用感受:
首先,绞牙避震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个人需求,尤其是对环线和高速的过弯稳定性和轻度跑山的需求。目前,这套避震系统已经能够提供非常满意的表现。
缺点方面,虽然这套避震被称为“台产避震”的通病——硬,但经过与其他用户的交流,我认为BCBR并不是非常硬。它的特点是高速压缩和低速压缩时,硬和软的处理界限明显,没有中间的过渡区间。因此,这种设计虽然在舒适性方面有所牺牲,但提供了更好的高速稳定性。
舒适性方面,虽然这套避震在过烂路的能力上有所欠缺,但在高速环线上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表现非常出色。总的来说,如果你能接受这些特点,BCBR在运动性能方面值得表扬。它能够提供明显的支撑,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并保持一定的行驶质感。
此外,降低车辆高度的情况下,操控性更好。对于影豹R的车主来说,建议在选用BCBR时加装一套后避震的垫块,以防止后避震过低影响日常通过性。
最后,虽然我最近还没有机会在赛道上测试BCBR的性能,但我相信在竞技取向的调校下,它会表现出色。总的来说,如果你追求高性能和操控性,BCBR绞牙避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选择BC绞牙避震还是ISC绞牙避震时,需要仔细考虑各自的优缺点。相较于BC绞牙避震,ISC绞牙避震使用了更短小的弹簧,这意味着它具有更强的韧性,能够更好地吸收路面冲击。 ISC绞牙避震还提供可调节功能,可以根据个人驾驶习惯和路况进行调整,
绞牙避震器是许多车主为了提升汽车操控性能而选择的改装件之一。它具有降低车身高度的特性,能够使汽车在外观上看起来更加低矮、时尚,同时还能提供更好的支撑性和路感。对于那些追求极致驾驶体验的车主来说,绞牙避震器可以满足他们对车辆操控性的需求。 但
绞牙避震器通过可调节的高度和阻尼力,为车辆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可玩性。驾驶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调整减震器的高度和软硬程度,来改变车辆的行驶姿态,从而达到不同的驾驶体验。 与气动避震器相比,绞牙避震器的结构更为简单紧凑,而且不受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