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50K三轮摩托车。K代表“客”,意味着这种车辆是用于载客的。而250H则用于载货。在六七十年代,这种小型三轮车活跃在各大城市的火车站和宾馆附近,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当年开过或坐过这种车的人都已年过花甲。该车的外观设计相当合理且美观。它采用了幸福250摩托车的汽油机,二冲程单缸发动机,但噪音较大,且采用链条传动方式,因此行驶时声音震耳欲聋,车壳震动也相当剧烈。然而,它小巧灵活,转弯半径小,非常适合在上海狭小的弄堂里行驶。一次能容纳2到3人,后面挡板放平后还能放置行李,因此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它被誉为平民的劳斯莱斯。
上海250K三轮摩托车在各大城市的街头十分常见,为人们的出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上海,人们给它起了许多昵称,如“乌龟壳”、“小乌句”和“泡泡车”。南京人称其为“米老鼠”。广州人则亲切地称它为“三脚鸡”。武汉人称其为“克马羚”,即“小蝌蚪”。
扬州人称它为“放屁虫”。西安在1980年之前唯一的出租车就是这种三轮摩托车,车费为一元钱一公里,人们亲切地称它为“蹦蹦车”。而在哈尔滨,这种三轮车被称为“小耗子”,从哈尔滨站到太平桥的车费是7毛多钱,相比之下,乘坐6路公交车只需5分钱。
成为上海250K三轮摩托车的司机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有一定的关系。这种三轮车隶属于各个城市的汽车出租公司。其标称时速为60公里左右,据当时的司机讲,猛踩油门时甚至能加速到90公里。到了八十年代初期,这种三轮摩托车仍在运营。
1983年,一名前往上海出差的人在招待所预订了第二天到上海火车站的出租车,结果来的就是这种三轮摩托车。虽然只能容纳两个人并带少量行李,但车费却相当便宜,仅需一块多钱。然而,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出租汽车数量的增加,这种三轮摩托车最终被淘汰。
如今,这种小巧的三轮摩托车已永远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那个年代的珍贵回忆。
志俊下线车具备独特的优势,整体表现较为出色。这类车辆作为出租车营转非车辆,因其性能稳定、价格便宜、省油实用且易于维修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志俊下线车还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辆车在出厂前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把控,同时提供一对一售后
在北京的街头,我们最常见到的并不是豪华品牌的奔驰、宝马,而是现代伊兰特。这款车型之所以能成为北京街头出租车中的佼佼者,不仅因为它低廉的价格,还因为它出色的动力表现和经济的油耗。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款经典车型的辉煌历程。 早在2003年,
4月13日,奇瑞艾瑞泽5 CNG 1.6升国六b出租车车型正式上市。据悉,这款车型首发交付数量达到了3000辆。该款车型为国内首款6万元级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的1.6L原厂CNG车型。此车型的推出,标志着奇瑞汽车在出租车市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