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间隙是指发动机在冷态时,气门传动组与气门组之间的间隙。
具体而言,气门摇臂与气门杆末端之间的间隙,或是某些顶置凸轮轴直接驱动气门的发动机中,凸轮轴与气门挺柱之间的间隙。发动机工作时,气门及其传动件,如气门挺柱、气门推杆等会受热膨胀而伸长。
若在冷态时不预留适当的间隙,在热态下气门及其传动件膨胀伸长后会顶开气门,导致气门与气门座之间的密封被破坏,进而造成气缸密封不良,功率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装配发动机时,在气门与传动件之间需预留适当的间隙。
通常,进气门间隙在0.20mm到0.40mm之间,排气门间隙在0.30mm到0.50mm之间。排气门间隙较大的原因是由于排气门在工作时受到的热量更多,变形较大。不同的发动机气门间隙也有所不同,柴油机的气门间隙一般大于汽油机,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气门间隙大于自然吸气发动机。
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都有负面影响。气门间隙过大,会导致气门传动零件之间及气门和气门座之间产生“嗒嗒嗒”撞击声,气门间隙过小,会导致发动机在热态时气门关闭不严,造成压缩不足,功率下降。因此,气门间隙需要定期调整。发动机长时间工作过程中,配气机构各零部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磨损,这会导致气门间隙的改变。
调整气门间隙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发动机采用逐缸调整法或“双排不进法”。
逐缸调整法是在某一缸处于压缩冲程上止点时,进排气门都可以调整;“双排不进法”是调整气门间隙的一种简便方法,当1缸处于压缩冲程上止点位置时,1缸进排气门都可调,5缸、3缸可调排气门,6缸进排气门都不可调,2缸、4缸可调进气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双-排-不-进的循环。
调整气门间隙时,需要注意在发动机冷态下调整,确保将要检查、调整的气门处于关闭位置,气门挺杆完全落下,挺杆下平面完全落到凸轮轴的基圆上,还要检查气门杆尾部与气门摇臂是否有异常磨损,如磨出凹坑、偏磨等。
对于一些无法直接测量气门间隙的发动机,可以采用一种近似方法:气门调整螺丝每转一圈,前进或后退1mm。例如,将气门调整螺丝轻轻拧到底,然后退回四分之一圈,气门间隙就是0.25mm,退回五分之一圈,气门间隙就是0.20mm,以此类推。
不过,对于现在的乘用车发动机来说,已经不需要手动调整气门间隙了,它使用了一种更先进的液压气门挺柱,可以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自动调整气门间隙。这项技术在一些卡车上已经应用,未来会逐渐推广。
" 发动机作为车辆的心脏,其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整车性能。在发动机众多关键参数中,气门间隙虽常被忽视,实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这一参数出现异常时,不仅会导致发动机异响,更可能引发连锁故障。 什么是气门间隙?在发动机冷机状态下,气门完全关闭
当发动机气门间隙过大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首先发动机进气不足,排气不净,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这直接影响了汽车的性能和驾驶体验。此外,气门间隙过大还会导致配气机构的零件间发生撞击,产生噪音,加剧零件的磨损,进一步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值得注
发动机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逐缸调整法。这种方法需要根据汽缸的点火次序,确定某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的位置后,可以对该缸的进气门和排气门间隙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再旋转曲轴,按照同样的步骤调整其他各个气缸的气门间隙。 第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