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连杆后悬架是本田轿车采用的一种独立悬架系统,全称5连杆双叉型独立悬架系统,由本田公司于1997年首次应用。
该系统由控制臂、后置定位臂、上臂、下臂和前置定位臂五条连杆构成,通过约束轮胎运动自由度,仅保留垂直方向位移,实现操控稳定性提升。这种悬架系统通过调节后轮前束和优化主销后倾角位置,能够减少路面颠簸对加速与制动的影响,并在转弯时增强车辆循迹能力。
5连杆后悬架的紧凑设计降低了悬架占用空间,提升了车内后排及行李箱的实用性。该技术基于五连杆悬架基础原理发展,本田通过调整连杆布局与材料刚度,将理论设计转化为量产方案。1997年后,5连杆后悬架逐步应用于本田及合资品牌广州本田的多款车型,成为品牌底盘技术的标志性配置之一。
顾名思义,这种后悬架含五条连杆,分别是控制臂、后置定位臂、上臂、下臂和前置定位臂。其中,控制臂可以调整后轮前束。这种悬架的优点是构造简单,重量轻,并减少了悬挂系统所占用的空间。
5连杆后悬架能实现主销后倾角的最佳位置,大幅度减少路面带来的前后方向力,从而改善加速和制动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同时也保证了直线行驶性,因为通过螺旋弹簧悬挂拉伸或压缩而使车轮横向偏移的量值很小,不易造成两侧后轴车轮相对车纵轴线距离不均等而产生非直线行驶现象。
当车辆在转弯或制动时,采用五连杆后悬挂结构可使后轮形成正前束,改善了车辆的控制性能及跟踪能力,使车辆趋向转向不足,改善操纵稳定性。转向时,由于上、下臂及控制臂与纵向车轴线平行分布,并且车轮中心至控制臂的间距比车轮中心至下臂的大,使下臂衬套有较大的位移量,从而在转向时获得正前束。制动时,由于前置定位臂和后置定位臂斜向布置,制动冲击力只会令其前束增大,控制臂不易产生位移,因此也保证了正前束。
5连杆后悬架结构紧凑,车轮占用车身面积少,使轿车后面空间可以安排得更大,将后排座椅和行李箱的空间增大。由于5连杆后悬架的优点显著,也容易调整,因此乘坐该悬架的车辆感到比较平顺舒适。